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推行,相應的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納稅問題也受到關注。
針對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部分是否需按3%納稅的疑問,人社部周一明確表示,政策規定個人養老金領取時,按照領取額的3%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區分本金和投資收益。這一稅收政策適用于所有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獲得的資金,無論是個人繳納的本金還是投資運營產生的收益。
2024年12月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廣,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范圍同步擴大至全國。
首先,需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或商業銀行等渠道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
其次,在商業銀行開立或指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繳存、投資及領取養老金。
針對外界對稅收政策的疑問,人社部稱,按照《關于在全國范圍實施個人養老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政策規定,個人養老金領取時,按照領取額的3%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區分本金和投資收益。
《公告》于2024年12月12日發布,明確自2024年1月起,在全國范圍實施個人養老金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對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中國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人群免征個人所得稅,此類人群若參與個人養老金并繳費,在退休領取時反而需要額外繳納3%的個稅;
年收入6萬元-9.6萬元的人群原本就適用于3%的個稅稅率,是否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對納稅影響不大;
而對于中高收入人群,1.2萬元/年的稅收優惠限額吸引力不夠。
統計數據表明,個人養老金開戶后實際儲存資金的人數不足三分之一,人均儲存資金不到3000元,與每人每年1.2萬元的繳存上限有較大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