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2025年1-5月國內手機銷量榜單挺有意思:華為穩坐頭把交椅,小米緊隨其后,vivo、OPPO、蘋果、榮耀排在后面。最扎眼的要數蘋果——促銷力度拉滿還只混了個第五名,連小米的尾燈都看不見。這場景放在兩年前誰敢信?畢竟蘋果曾是高端機市場的“硬通貨”,如今卻連國產軍團都拼不過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先說最直觀的:蘋果這些年真沒拿出啥新東西。翻來覆去就那幾個造型,iPhone13到16代外觀幾乎沒變,換個顏色就當新品賣。用戶吐槽最狠的點就在這——套上手機殼誰分得清你換沒換新機?反觀國產陣營,AI功能、快充技術、折疊屏玩得風生水起。就說AI吧,蘋果還在測試階段,小米、華為早就把AI助手、AI攝影當標配了。消費者花大幾千買手機,總想圖個新鮮感,結果蘋果年年“擠牙膏”,誰還愿意當冤大頭?
再深挖一層,現在手機早就過了“兩年一換”的階段。以前安卓機用一年就卡,蘋果用兩年也該換了。現在呢?旗艦機性能過剩,用三四年照樣流暢。特別是蘋果用戶,系統優化本來就強,舊機型還能撐更久。數據顯示,國內用戶平均換機周期已經拉長到38個月,比前兩年多了整整半年。手機變成“耐用品”,市場自然萎縮,蘋果這種靠高端機賺錢的品牌首當其沖。
最要命的還是價格。iPhone16標準版看著5000不到,實際配置閹割得厲害——屏幕、攝像頭、充電速度全縮水,體驗還不如兩三千的國產中端機。真正能打的Pro系列直接飆到7999起,這個價位夠買兩臺國產旗艦了。今年618蘋果被迫把Pro系列降到5499,還疊加各種補貼,說白了就是扛不住銷量壓力。但降價治標不治本,消費者心里早有筆賬:5000塊能買到120W快充、1億像素、衛星通信的國產機,何必非得買蘋果?
不過話說回來,蘋果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今年iPhone17要是能拿出點真家伙——比如徹底改頭換面的設計、突破性的AI功能,再把價格往下壓一壓,未必不能翻盤。
但要是還玩“換色大法”“微調攝像頭”那套,估計明年銷量榜上連蘋果的影子都難找。畢竟現在消費者越來越精,光靠牌子響已經唬不住人了。國產手機這波逆襲,靠的不是情懷,而是實打實的產品力。蘋果要是再不醒悟,高端機市場可真要變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