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曾對基于Zen5架構、3D堆疊緩存的旗艦處理器AMD銳龍9 9950X3D的游戲性能進行過測試。從結果來看,在搭配高性能顯卡、低分辨率或低畫質設置下,銳龍9 9950X3D具備在《無畏契約》《界外狂潮》等熱門網游中達成峰值幀率突破1000fps的能力,非常適合那些追求高幀率,使用高刷顯示器的電競玩家。不過問題在于,銳龍9 9950X3D還被賦予了執行內容創建、科學計算等工作,核心數多達16顆,價格自然也不便宜,其盒裝售價在5000元以上。那么對于預算有限的玩家而言,價格更低的處理器是否也能在這些網游中實現突破1000fps的峰值幀率呢?接下來我們采用同樣擁有3D堆疊緩存的銳龍7 9800X3D處理器,以及英特爾旗艦處理器酷睿i9-14900K進行了驗證。
3000元級處理器的主力戰將
為何對這兩款處理器進行測試?因為它們價格比銳龍9 9950XD低不少,都是3000元級產品,并擁有不錯的性能表現。與AMD普通處理器相比,X3D處理器額外堆疊了一塊64MB三級緩存,再加上CPU本身的內置三級緩存,X3D處理器的三級緩存總容量要大得多。這是因為只要有容量夠大、速度足夠快的緩存,那么處理器就有較大的概率在自己的緩存中找到需要處理的數據,而無須再到傳輸速度只有三級緩存約十分之一的內存中“慢吞吞”地查找數據,也就能夠大幅提高處理器的計算效率。所以加強緩存的容量、傳輸速度也是提升處理器游戲性能的一個有力武器。
▲X3D處理器在2022年問世,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三年時間保持了一年更新一代的節奏。
從2022年基于Zen 3架構的銳龍7 5800X3D處理器開始,AMD就通過3D堆疊技術為處理器堆疊了額外的64MB三級緩存。在2023年問世的銳龍7 7800X3D則換用基于Zen 4架構的處理器核心,提升了IPC性能,生產工藝從銳龍7 5800X3D的TSMC 7nm進化到5nm,并提高了3D堆疊緩存的傳輸帶寬、處理器工作頻率、二級緩存容量。而最新的銳龍7 9800X3D不僅采用IPC性能較Zen 4處理器提升16%的Zen 5架構,擁有完整的8顆Zen 5大核心,還將64MB 3D堆疊緩存從處理器CCD的正上方移到了處理器CCD的下方。以前將3D堆疊緩存安放在計算核心上方會帶來一個問題,原本計算核心應該通過IHS散熱頂蓋與處理器散熱器直接接觸形成高效散熱,但現在中間被插入了一塊緩存芯片,熱量必須經過緩存芯片、IHS散熱頂蓋才能傳導到散熱器,顯然X3D處理器的散熱能力會不如普通處理器,這也導致以前的X3D處理器默認工作頻率低,且都無法調節處理器的倍頻進行超頻。
▲與圖左的第一代3D堆疊緩存技術相比,圖右的銳龍9000X3D系列處理器不僅將3D堆疊緩存設計在CCD下方,而且緩存占用面積也被設計為與CCD相同,因此不需要在CCD左右兩側配置硅絕緣片。
而將3D堆疊緩存移到處理器CCD下方的設計則讓計算核心重新回到通過IHS散熱頂蓋就能與散熱器接觸進行散熱的模式,有效降低了熱阻值與處理器的工作溫度。正是由于工作溫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銳龍7 9800X3D的最高加速頻率從銳龍7 7800X3D的5.0GHz提升到了5.2GHz,基準頻率則從4.2GHz大幅提升500MHz到4.7GHz。而且AMD還為它開放了倍頻超頻,第一次讓X3D處理器擁有了完全的超頻能力。再加上處理器的8MB二級緩存、CCD上的32MB三級緩存、64MB 3D堆疊緩存,銳龍7 9800X3D總計擁有多達104MB二、三級緩存,結合其較高的工作頻率,其技術規格相當強大。
▲在外觀上銳龍7 9800X3D處理器與以前的Zen 5、Zen 4產品相比沒有不同,仍采用LGA AM5封裝,配備八爪魚外形的IHS散熱頂蓋,底部觸點數量為1718個。
相比銳龍7 9800X3D,酷睿i9-14900K處理器則延續了自第12代酷睿處理器開始的大小核混合架構設計。從酷睿i9-14900K的核心代號名稱“Raptor Lake-S Refresh”就能看出來,它其實是第13代酷睿“Raptor Lake”的“小改款”。酷睿i9-14900K依然采用24核心、32條計算線程設計。雖然核心數看起來多,但用于游戲、高性能計算的大核心即P Core性能核數量與銳龍7 9800X3D是相同的,都為8顆,其他16顆均為小核心能效核,TDP為125W。酷睿i9-14900K的優勢在于性能核最高睿頻頻率達到6.0GHz,并支持超線程技術。小核心則延續使用12代酷睿上基于Grace Mont架構的E Core能效核,同時能效核的最高睿頻頻率也有提升,從13900K的4.3GHz提升到4.4GHz,但能效核不支持超線程技術。酷睿i9-14900K的二、三級緩存總容量為32MB+36MB=68MB,與銳龍7 9800X3D的104MB二、三級緩存總容量相比有顯著差距。
▲酷睿i9-14900K采用LGA 1700封裝,在正面配備了左右對稱延伸的金屬頂蓋。
雖然酷睿i9-14900K的性能核工作頻率雖然看起來很高,但它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頻率的過度提高導致電壓、功耗與發熱量相應的增加,令部分英特爾第14代、第13代酷睿K系列處理器可能出現穩定性問題,比如運行游戲時發生著色器編譯出錯,顯卡驅動安裝失敗,如果處理器出現以上現象,那么用戶只有找商家更換處理器才能解決問題。沒有出現不穩定現象的處理器,用戶則應及時更新內置最新微碼的主板BIOS,根據英特爾官方說法,更新BIOS后可避免處理器在未來出現不穩定現象,是否真的有效還需時間來檢驗。
▲運行《黑神話:悟空》著色器編譯出錯是英特爾K系列處理器不穩定的一個典型特征
在生產工藝上,酷睿i9-14900K采用的是進階版英特爾7工藝技術,也就是原來的10nm Enhanced Super Fin生產工藝,因此其功耗較高。它的標稱睿頻功耗就達到了253W,而在解除電流、功耗限制的情況下,其睿頻功耗可以輕松突破300W,需用戶為其搭配高性能360水冷散熱器。擴展能力上,雖然酷睿i9-14900K也為用戶提供了16條PCIe 5.0通道,用于未來升級PCIe 5.0顯卡,不過其提供給SSD的PCIe通道則還是傳統的PCIe 4.0 x4,無法發揮出現有PCIe 5.0 SSD的性能。
因此兩款處理器各自的特點是一個生產工藝、處理器架構先進,擁有大容量緩存、擴展能力強、能耗比高。一個是工作頻率高,核心數多,那么在熱門網游中誰的表現更好呢?
我們如何測試
測試平臺
主板:CVN X870 ARK FROZEN V14方舟、英特爾Z790主板
處理器:銳龍7 9800X3D、酷睿i9-14900K
內存:DDR5 6000 CL 28 32GB套裝、DDR5 6400 32GB套裝(英特爾平臺)
硬盤:Kingston FURY叛逆者PCIe 4.0 NVMe固態硬盤4TB
顯卡: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電源:技嘉魔鷹1300PG5
考慮到使用銳龍7 9800X3D處理器的玩家預算不會太高,此次我們在測試中沒有使用價格高昂的X870E主板,而是選擇基于X870芯片組的七彩虹CVN X870 ARK FROZEN V14方舟主板。該主板采用14(處理器核心供電)+2(處理器SOC供電)+1相(輔助供電)供電設計,其中處理器核心供電的每相搭配支持80A負載的MOSFET,可輕松支持銳龍7 9800X3D這樣的低功耗處理器。而其售價僅在1655元左右,比那些定價在數千元的高端X870E主板便宜不少。
▲對于銳龍7 9800X3D處理器的用戶而言,更適合搭配高性價比的X870主板。
同時,該主板的BIOS還擁有X3D Game Mode(X3D游戲模式)功能。該功能可以關閉銳龍9 9950X3D、銳龍9 9900X3D沒有配備3D堆疊緩存的CCD,以及所有處理器的SMT同步多線程技術,從而降低處理器發熱量,讓處理器可以在更多的時間里,使用更高的加速頻率工作,提升處理器的游戲性能。不過X3D Game Mode是否有效,還得看該游戲對處理器計算線程數量的依賴程度,在不同的游戲中,幀率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因此本次測試中,我們將測試銳龍7 9800X3D在開啟X3D Game Mode、關閉X3D Game Mode兩種狀態下的游戲性能表現。
▲大部分800系芯片組主板BIOS中都提供了X3D Game Mode,但并不能保證在每個游戲中都能增加幀率,用戶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開啟。
酷睿i9-14900K方面,由于英特爾K系列處理器只有搭配Z790主板才能釋放出最大性能,因此我們在測試時還是為其搭配高端Z890主板,且不會采用“Intel Default Setting”(英特爾默認)設置,而是載入Advanced OC Profile(高級超頻)配置,也就是解鎖處理器的電流、功耗限制,讓處理器能釋放最大功耗,積極工作在睿頻頻率下。需要提及的是,本次測試主要為需要高幀率、并不注重畫質的電競玩家服務,探究哪款處理器能輸出更高的游戲幀率,因此我們只會在1920×1080分辨率下進行測試,同時使用頂級的GeForce RTX 5090 D顯卡,以最大限度地排除顯卡瓶頸,與普通游戲性能測試的目的與測試方法有所不同。
《無畏契約》測試
銳龍7 9800X3D的峰值幀率可突破1000fps
首先我們對熱門競技游戲《無畏契約》進行了測試,分辨率設置為1080p、畫質最高。在該游戲的靶場訓練場景中,銳龍7 9800X3D在地圖中很多位置的實時幀率都可以達到1000fps以上,部分場景點甚至能突破1100fps,因此這也讓該平臺的平均幀率高達951.4fps,1% Low幀也有628.9fps。而酷睿i9-14900K不僅無法在畫面簡單的場景中突破1000fps,其平均幀率與1% Low幀與銳龍7 9800X3D的差距也很大,分別只有714.5fps、409.8fps,銳龍7 9800X3D各領先33.2%、53.5%。
▲銳龍7 9800X3D在靶場地圖中很多位置的實時幀率都可突破1000fps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現如果在主板中開啟X3D Game Mode,關閉同步多線程技術,將銳龍7 9800X3D的工作核心、線程數設置為8核心、8線程,其游戲性能還能得到提升。《無畏契約》的平均幀率可增加到961.9fps、1% Low幀提升到644.7fps。因此對于《無畏契約》的銳龍7 9800X3D用戶而言,可以在主板中開啟X3D Game Mode來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
CS2測試
銳龍7 9800X3D在簡單場景中可突破1000fps
雖然20年前的CS對于現在的電腦而言,是一款對硬件要求極低的游戲,但最新的CS2采用了大幅升級的起源2(Source 2)引擎,為CS2帶來了精致的畫面。因此哪怕是使用1080p分辨率、GeForce RTX 5090 D顯卡,測試平臺要想在DUST 2地圖中突破1000fps的幀率也并不容易。銳龍7 9800X3D只有使用最低畫質才能在基準測試中的簡單場景,比如在墻體畫面或天空場景中獲得1000fps以上的幀率,在大部分戰斗場景的幀率則維持在800fps~950fps左右。
▲在CS2較簡單的場景,如墻體畫面,銳龍7 9800X3D的峰值幀率可突破1000fps。
因此該平臺運行CS2的平均幀率為879.3fps,1% Low幀為324.7fps,可以說其平均運行幀率擁有接近1000fps的能力。酷睿i9-14900K在相同分辨率、畫質設置下運行CS2基準測試時,則沒有出現達到1000fps的場景,其運行CS2的平均幀率只有681.8fps,1% Low幀為230.1fps,銳龍7 9800X3D分別領先28.96%、41.1%,優勢巨大。而在開啟X3D Game Mode后,銳龍7 9800X3D運行CS2的平均幀率、1% Low幀分別為860.3、316.4,沒有體現出優勢,因此銳龍7 9800X3D的用戶在運行CS2時,無須開啟X3D Game Mode。
《絕地求生:大逃殺》
兩款處理器都能突破1000fps
由于“吃雞”游戲《絕地求生:大逃殺》采用的是虛幻4引擎,因此該游戲對硬件性能也有一定要求。搭配GeForce RTX 5090 D顯卡后,測試平臺要想在1080p分辨率、高畫質設置下獲得1000fps以上的幀率還是很困難,所以在《絕地求生:大逃殺》的體驗中,我們使用最低畫質設置進行體驗。銳龍7 9800X3D與GeForce RTX 5090 D顯卡的組合可以輸出很高的幀率。在《絕地求生:大逃殺》訓練場景中,多個地點的實時幀率都可達到1000fps以上,特別是游戲角色“手無寸鐵”時,游戲運行幀率非常容易突破1000fps,裝備背包、槍械后,部分場景也能實現幀率突破1000fps。
▲兩款處理器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的峰值幀率都能突破1000fps
因此這也讓銳龍7 9800X3D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893fps,接近1000fps的平均幀率,1% Low幀為613.1fps。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銳龍7 9800X3的用戶而言,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沒有必要開啟X3D Game Mode,因為開啟后,其平均幀率、1% Low幀都會分別下降到852.1fps、559.5fps。酷睿i9-14900K在該游戲中的幀率表現與銳龍7 9800X3D相比大幅縮小,峰值幀率同樣可以突破1000fps,平均幀率為889.1fps,但其1% Low幀只有558.9fps,與銳龍7 9800X3D相比還是明顯落后,銳龍7 9800X3D擁有9.7%的領先優勢。
《界外狂潮》
銳龍7 9800X3D在最低幀率上有優勢
在全新的多人戰術射擊游戲《界外狂潮》中,我們使用游戲的內置基準性能測試工具進行測試。結果顯示,不論是銳龍9 9950X3D還是酷睿i9-14900K,在1080p分辨率、最高畫質與開啟DLSS4 4X幀生成的設置下,兩個測試平臺的游戲幀率都能達到1200fps以上。從內置基準測試工具來看,兩款處理器的成績也非常接近,其中銳龍7 9800X3D運行游戲的平均幀率高達1248fps,最低幀率為1145fps、最高幀率為1256fps。
▲在《界外狂潮》基準測試中,兩款處理器的幀率都可以輕松達到1200fps以上
酷睿i9-14900K運行《界外狂潮》的平均幀率雖然也是1247fps,但最低幀率要稍低一些,只有1093fps、最高幀率同為1256fps,這也意味著銳龍7 9800X3D的表現仍然要更好一些。而且值得提及的是,在開啟X3D Game Mode后,銳龍7 9800X3D運行《界外狂潮》的游戲平均幀率雖仍為1248fps,但其最低幀率提升到1180fps,因此對于銳龍7 9800X3D的用戶而言,可以嘗試在《界外狂潮》中開啟X3D Game Mode進行體驗。
《英雄聯盟》
接近1000fps、銳龍7 9800X3D更有優勢
在MOBA競技網游《英雄聯盟》中,我們使用1080p、最高畫質體驗了人機對戰。該游戲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在沒有戰斗的場景,比如水晶區域或附近場景幀率較高,一旦進入英雄對線、塔防戰斗場景時,其幀率就會急劇下降。而銳龍7 9800X3D與GeForce RTX 5090 D顯卡的組合在水晶區域附近是能獲得接近1000fps的峰值幀率,在955fps左右。英雄在戰斗時雖然幀率會下降,但其平均運行幀率也有710.7fps,1% Low幀可達428fps。
▲在沒有其他角色,水晶區域附近,銳龍7 9800X3D能輸出接近1000fps的峰值幀率。
酷睿i9-14900K在運行《英雄聯盟》時則有一定落后,水晶區域這種簡單場景里的峰值幀率在850fps左右,其平均運行幀率只有653fps,1% Low幀為403.5fps,銳龍7 9800X3D分別領先8%、6%。此外,對于銳龍7 9800X3D的用戶而言,在運行《英雄聯盟》時則不需要開啟X3D Game Mode,因為開啟后,雖然它的平均運行幀率上升到715.2fps,但1% Low幀卻下降到302.4fps,使用處理器默認的核心、線程配置就是最好的游戲運行方案。
預算有限?
銳龍7 9800X3D就是電競愛好者、專業選手的更好選擇
綜合以上5款競技類游戲的體驗,毫無疑問,銳龍7 9800X3D在測試中都擁有更好的表現。它不僅能在游戲的部分場景中提供1000fps以上或接近1000fps的峰值幀率,還擁有更高的平均幀率、1% Low幀或最低幀率,游戲運行更加流暢。根本原因在于,銳龍7 9800X3D采用了先進的Zen 5處理器架構與3D堆疊緩存。從以往的測試來看,除了顯卡這個主要因素,在處理器性能相當或接近的狀態下,網游運行快慢還非常依賴處理器的緩存容量大小,往往緩存容量更大或使用3D堆疊緩存的AMD普通處理器、AMD X3D處理器在網游中的表現都比競爭對手的同價位產品更勝一籌。而競爭對手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采用3D堆疊緩存技術的類似處理器。
因此對于預算有限,但希望在熱門網絡游戲中獲取更高幀率的電競專業選手、電競愛好者而言,銳龍7 9800X3D就是更好的選擇。為此我們也特別推薦一套采用銳龍7 9800X3D處理器、400Hz刷新率顯示器的電競配置,希望大家能在各類競技游戲中獲得更好的成績、更暢快的體驗。
友情提示
MCer請注意,由于微信公眾號調整了推薦機制,如果你發現最近很難刷到Microcomputer(微型計算機)公眾賬號推送的文章,但是又不想錯過微機的精彩評測內容,可以動動小手指把Microcomputer設置成星標公眾賬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