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年來為實現糧食供應多元化而采取的努力終于迎來了“質的逆轉”。今年5月份, 中國對一系列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量大幅下降。
專家表示,中美之間的農業貿易量可能永遠無法完全反彈,這對美國農業部門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因為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美國農業的主要出口市場。
根據中國海關最新數據,5月份中國對一籃子美國農產品的進口額同比暴跌逾43%,疊加美國關稅的影響,多個類別的進口幾乎完全停滯。
具體來看,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新鮮去骨牛肉和食用高粱同比下降逾97%,玉米和未梳棉紗的進口量分別下降逾93%和94%。美國冷凍牛肉的進口量下降了約50%,而多個類別的冷凍和腌制雞肉的進口量下降了超過60%。
盡管在今年5月中旬,中美達成一項臨時“貿易休戰”協議,削減了大部分加征關稅。但以歷史標準衡量,關稅仍然很高。
大豆是中美貿易數據中罕見的亮點,5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增長了28.6%。但這一復蘇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自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對中國征收關稅后,中國就已將大部分大豆采購從美國轉向巴西,通常新的供應商建立起來,對美國的進口量就很難再回到過去了。不僅如此,對潛在長期貿易緊張局勢的預期也可能減少中國未來從美國的進口。
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五個月,中國進口的美國農產品總額達78.4億美元,同比下降22%。當地農民表示,衷心希望能與中國保持開放的貿易往來。
事實上,進口訂單減少影響的不僅僅是農業部門,從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到倉儲物流,每一環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有出口企業因為無力承擔取消訂單的成本,直接裁員。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去年,它供應了中國21%的大豆進口量、15%的玉米進口量、17.3%的小麥進口量和65.7%的高粱進口量。
現在,除非中美兩國達成一項包含農產品采購的廣泛貿易協議,不然美國大豆的需求就難以實現復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