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導語
“進家門還要刷臉?不錄信息連門都不讓出?”最近,鄭州某小區業主和物業的“人臉大戰”沖上熱搜。一邊是物業聲稱“高科技管理更安全”,另一邊是業主怒吼“連回家都成了特權”。你的小區是否也在強制刷臉?這張臉背后藏著哪些法律雷區?普通人該如何守住回家的路?
一、觸目驚心!你家物業可能在干這些違法事
1. 隱瞞真相:簽個字就偷走你的臉
真實案例:杭州李阿姨收房時,發現購房合同附件里藏著一堆小字:“同意人臉識別”。她當場拒絕,物業卻說“不簽字就拿不到門禁卡”。
違法真相:
物業把人臉授權和合同綁在一起,相當于“綁架簽約”。
法律紅線: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采集人臉必須單獨告知并簽字確認(就像單獨簽一份協議)。
2. 關門放狠話:不用人臉就別想回家
真實案例:上海王大爺住進新小區,物業突然拆了門禁卡機。80歲的他不會用手機刷臉,連續三天被鎖在門外,物業卻說“設備升級要配合”。
違法真相:
這種“不刷臉就滾蛋”的做法,等于剝奪了業主的基本權利。
法律紅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規定,必須給老人、殘疾人留傳統門禁方式。
3. 倒賣信息:你的人臉成了別人的生意
真實案例:深圳某小區物業把業主人臉信息賣給裝修公司,結果全小區居民每天接10多個推銷電話。
違法真相:
人臉信息屬于“生物身份證”,一旦泄露可能被用來貸款、詐騙。
法律紅線:未經允許賣人臉數據,最高可罰企業年收入5%(相當于給物業公司判“死刑”)。
二、業主自救手冊:遇到侵權這樣反擊!
第一步:收集鐵證
拍照錄像:把物業告示、合同里的“人臉條款”拍下來(重點拍小字部分)。
保存記錄:和物業的微信聊天記錄、錄音全部留存(證明對方強迫簽約)。
聯合鄰居:找3戶以上同樣遭遇的業主一起維權(人多力量大,勝訴率翻倍)。
第二步:三招反擊
投訴舉報:打12345向住建局、網信辦舉報(最快3天立案調查)。
法院起訴:要求物業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失。
報警處理:如果發現數據被倒賣,直接去公安局報案(人臉信息泄露可能涉刑)。
第三步:技術反殺
強硬表態:對物業說:“沒單獨簽人臉協議,我有權不錄入!”
恢復傳統:要求物業重啟門禁卡、密碼鎖(法律明文規定必須保留替代方式)。
三、給物業的忠告:這樣升級才合法!
1. 千萬別再捆綁簽約
正確做法:單獨制作《人臉信息使用告知書》,業主必須手寫簽字+按手印。
參考案例:北京某高端小區把協議貼在保安亭,業主可隨時查看,簽約率反而提高。
2. 必須保留傳統方式
黃金組合:人臉識別+實體門禁卡+手機驗證碼(三者任選其一就能進門)。
特殊關懷:為老人準備“代刷卡”服務,子女可遠程發送臨時密碼。
3. 數據安全要過關
自檢清單:
? 有沒有和公安備案的安全公司合作?
? 服務器是不是放在國內(防止數據偷渡到境外)?
? 員工離職后權限是否立即注銷?
四、科技向善:好社區應該長這樣!
暖心案例:
上海普陀區:小區門禁裝了“語音助手”,老人對著機器說“開開門”,就能刷臉進入。
杭州試點:在門禁旁邊裝了“一鍵呼叫”按鈕,遇到故障時物業24小時人工接管。
終極法則:
技術不能欺負人:給每個老人配發實體門禁卡(成本不到10元/張)。
透明贏得信任:每季度公示人臉數據使用情況(用公告欄或微信群通報)。
留條退路:永遠保留1個人工服務崗(哪怕只有1名保安留守)。
結語
家的意義,從來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能隨時推開的門。當物業用“高科技”當擋箭牌時,請記住:法律始終站在你這邊!從今天起,檢查你家小區的門禁條款,如果發現侵權,立刻行動——你的每一次拒絕,都在守護所有人的回家路。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blockquote>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