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退休之后賺錢的能力那是大大不如從前了。社會上能給咱老年人提供的工作機會也少得可憐。所以很多朋友為了退休后能過上體面的養老生活,都會提前給自己攢一筆養老金。這錢攢下來不容易,想要把它打理得穩穩當當,那可得講究點方法和技巧,還得避開一些容易踩的坑。有人就提醒了,今明兩年,退休老人不管手頭有多少存款,有三件糊涂事可千萬別干。
先說說這第一件糊涂事,就是別把所有錢都存在同一家銀行。按理說,銀行存款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咱心里應該挺踏實的。但現實里,時不時就會冒出一些糟心事,像有些村鎮銀行取款難,還有銀行員工挪用儲戶資金的情況。
要是咱把所有錢都存在一家銀行,萬一這家銀行出了啥問題,那咱可就麻煩大了。雖說把錢都存在一家銀行,打理起來方便,可咱老年人攢點錢不容易,這可是后半輩子的依靠,還是穩妥點好,把錢分散存到不同的銀行,這樣風險能小很多。
再說說第二件糊涂事,就是別選不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方式。有些老人存款比較多,就想著通過一些能帶來高利息的方式打理資金,多賺點被動收入,補貼晚年生活。銀行的工作人員有時候會推薦一些理財產品或者保險,還有些老人為了拿高息,把錢存到結構性存款里。
可這些方式都有風險,就說銀行理財和保險,它們可不保本,要是行情不好,本金都可能虧進去。結構性存款雖說保本,但收益率不固定,要是行情差,可能就只能拿到很低的預期到期收益率。有些老人風險承受能力弱,本金和利息的風險都承擔不了,那還是老老實實選擇傳統的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這些固定收益的方式比較合適,雖然利息可能沒那么高,但至少心里踏實。
最后說說第三件糊涂事,就是別把所有錢都以現金形式存放。我聽說有人在老人過世后整理遺物,發現老人攢了好多幾分、幾角的硬幣或者紙幣。可能老人攢錢的時候,這些錢的購買力還挺高的,但這么多年過去,通貨膨脹這么厲害,這些現金的購買力早就大大降低了。
要是老人把所有錢都以現金形式放著,雖然本金是保住了,可實際上錢卻在不斷貶值。所以建議老人把大部分錢存到保本的銀行存款或者買儲蓄國債,這樣能保證本金安全,還能有點利息。留一小部分現金,方便日常現金支付和資金往來。要是想更好地應對通貨膨脹,也可以拿出一部分錢做增值處理,比如基金定投、銀行零錢理財這些方式,穩穩地讓錢增值。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鄰居張大爺,之前把所有積蓄都存在一家小銀行,后來那家銀行出了點狀況,取錢特別麻煩,張大爺急得不行。還有李奶奶,聽別人說有個理財產品收益高,就把大部分錢都投進去了,結果行情不好,本金虧了不少,心疼得直掉眼淚。
王大爺就做得比較好,他把錢分散存到幾家大銀行,還拿出一部分買了國債,留了點現金在家,又拿了一小部分錢做基金定投,現在日子過得挺舒心。
咱退休老人攢點錢不容易,每一分都是辛苦錢。今明兩年,不管手頭有多少存款,都要多留個心眼,別干上面這三件糊涂事。多了解一些理財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這樣咱的養老生活才能更有保障,過得更舒心。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咱可得把這些事兒記在心里,好好守護好自己的養老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