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桃李芬芳,碩果盈枝。在滿載收獲與希望的畢業季,黨委宣傳部推出“優秀畢業生專訪”欄目,以文字為媒,記錄那些從校園走向廣闊天地的卓越身影。無論走向何方,他們身上都深深鐫刻著西譯賦予的品格與智慧。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精神的塑造與能力的淬煉。這些優秀畢業生的成就,正是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生動映照——他們用實力證明,母校賦予的不僅是文憑,更是直面挑戰的勇氣、解決問題的智慧、服務社會的擔當。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體的奮斗,更是一所大學的育人初心與使命。愿這些優秀畢業者的足跡,激勵更多后來者砥礪前行;也愿西譯的精神薪火,在他們的人生征程上永遠閃耀。
田欣彥,中共黨員,漢語言文學專業2025屆畢業生,曾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家級獎項、省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獎項,在校期間考取了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擔任班級班長、助理導員,立志參加西部計劃服務基層教育。
初夏的校園綠蔭如蓋,卻難掩畢業季的離傷與憧憬。在西安翻譯學院2025屆畢業生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田欣彥同學,用四年時光詮釋了"西譯精神"的深刻內涵。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探尋其優秀背后的成長秘籍。
攜手共進,在挑戰中定義優秀
當被問及大學期間的收獲,田欣彥的答案如同展開一幅絢麗的畫卷:專業學習上,他以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和普通話等級證書夯實基礎;雙創賽事中,他所在團隊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競賽中屢獲國家級獎項,他帶領的團隊在省級比賽中也屢獲殊榮;學生工作中,他既是班級的大管家,也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如果非要選一個最難忘的獎項,一定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他動情地回憶道,"牟含老師犧牲休息時間幫我逐頁打磨PPT、修改講稿,甚至親臨賽場為我加油。那種被師長托舉的感覺,讓我明白教育的溫度。"
這份"溫度"也成為他奮斗的動力。在學科競賽的征途上,田欣彥特別提到學校的培育機制:“專家指導、專項資助、跨學院評審……學校搭建的舞臺讓我們能把專業所學轉化為實踐成果。”他也深刻體會到團結的力量:“當所有人的智慧凝聚成一個作品時,那種成就感無可替代。”
知行合一,用腳步丈量成長
"專業課是根基,實踐課是試金石。"談及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田欣彥的見解透著哲思。他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古代文學理論教會我們審美范式,而支教時給孩子們講解詩詞,才真正體會到‘春風化雨’的深意。"這種認知讓他在鄉村教育實踐中堅定理想:"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恩師的言傳身教,讓我渴望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對于學習規劃,他的建議務實而犀利:"既要像匠人般專注——找到熱愛領域深耕,又要像探險家般開放——在競賽、社團中拓展邊界。"他以"每日三問"自律:"學到了嗎?做到了嗎?做好了嗎?"這種清醒的成長意識,讓他在眾多考試中始終步履從容。
西譯印記,在奮進中傳承精神
"讀書、做人、變革、奮進——校訓就是西譯人的注腳。"田欣彥這樣理解母校的育人理念。他提到輔導員牟含老師時眼眶微紅:"他既以師者智慧引導我們規劃人生,又以朋友姿態傾聽煩惱。這種‘亦師亦友’的傳承,正是西譯教師的縮影。"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田欣彥潛心學習做人的道理,感受時代的躍遷,在時代的洪流中奮進勃發,爭做新時代新青年,希望自己到西部從事基層教育,為國家的邊遠山區人才培養貢獻綿薄之力。
他警醒學弟學妹:"大學是白駒過隙的四年,別讓光陰虛度于享樂。要盡早制定階梯目標,專業學習是主線,通過學科競賽實現‘錦上添花’。"
夕陽為圖書館的玻璃幕墻鍍上金邊,采訪結束時,田欣彥望向教學樓的方向:"這些教室見證過我們為比賽熬夜的燈光,也記錄著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所謂優秀,不過是珍惜每個當下,讓青春無愧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