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驕陽似火,蟬鳴聲嘶力竭。當天氣預報一次次刷新高溫紀錄,一種比中暑兇險百倍的急癥正悄然威脅著中老年群體的生命——它就是熱射病。這并非普通的"熱著了",而是人體溫度調節完全崩潰的致命狀態!核心體溫飆升超40℃,頭暈、昏迷、多器官衰竭接踵而至,搶救不及時,死亡率可高達驚人的50%以上。
今年夏天,62歲的退休教師劉阿姨就經歷了這樣一場生死考驗。一個悶熱的午后,她如常去菜市場采購,回家途中突感頭暈眼花,隨即栽倒在地不省人事。送醫時體溫高達41.2℃,確診為重度熱射病合并急性腎損傷。醫生直言:"對老年人來說,一次嚴重熱射病,身體機能可能倒退十年。"
為何50歲后成熱射病"重災區"?科學揭示雙重脆弱:
1. 體溫調節"遲鈍":年齡增長,汗腺功能衰退,散熱效率大不如前,體溫更易失控飆升。
2. 微量元素"隱形消耗":高溫下大量出汗,鋅、硒等關鍵礦物質隨汗液嚴重流失,削弱身體兩大核心防御力。
鋅硒雙盾,筑起細胞級抗熱防線:
* 鋅 - 電解質的"定海神針":大量出汗導致鋅元素急劇流失。鋅是維持體內水分、電解質平衡的關鍵"調度員"。缺鋅會加劇脫水與電解質紊亂,直接動搖體溫調節的生理基礎。研究指出,高溫作業人群補鋅可顯著降低熱應激反應強度。
* 硒 - 抗氧化系統的"超級衛士":熱應激在體內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瘋狂攻擊細胞。硒是人體核心抗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堪稱"細胞消防員"。充足的硒能快速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免受高溫灼傷。《環境與健康雜志》明確刊文,硒水平與機體耐熱能力呈顯著正相關。
劉阿姨的康復之路,關鍵一步正是科學補充。在醫生指導下,她調整飲食結構,日常主食選用富硒大米,并適度增加富含鋅的牡蠣、瘦肉。配合規范治療,她的體力與精神狀態明顯改善。"現在天再熱,我也感覺身體有'底'了,不像以前那樣心慌虛脫。"她感慨道。
安然度夏,給中老年朋友的實用錦囊:
1. 主動補充,打好營養根基:日常飲食多選擇富硒食品(如富硒大米、富硒雞蛋)、富鋅食物(海產品、瘦肉、堅果)。特殊高溫天氣或體能消耗大時,可在營養師指導下選擇生物納米硒等吸收率更高的專業補劑。
2. 避暑有方,減少硬扛: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段盡量居家。外出務必戴遮陽帽、備足水,選擇陰涼處行走。
3. 察"顏"觀色,警惕信號:關注尿液顏色(深黃提示缺水),留意是否出現頭暈、心慌、惡心等中暑先兆,切勿強撐。
4. 慢病管理,格外當心: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屬極高危人群,酷暑季節需加強監測,與醫生保持溝通。
熱射病并非不可戰勝的惡魔。它最畏懼的,是我們對它的清醒認知與科學防范。鋅與硒雖微小,卻是高溫下守護生命的"黃金元素"。這個夏天,愿每一位歷經歲月沉淀的您,都能儲備好這份內在的清涼力量,從容笑對烈日炙烤。
> 科學依據:
> 1. 鋅在維持水鹽平衡中的作用 - 《營養學進展》(Progress in Nutrition)
> 2. 硒與熱應激下氧化損傷防護 - 《環境與健康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