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可謂越來越激烈。最近,武漢某小區便開創了歷史先河,直接取消了物業,而不是更換。將原有物業開除以后,由業委會安排退休老干部對相關業務進行管理,不僅收費大幅降低,而且園區內廣告費等收入年底還能給大家分紅,與此同時,服務質量也大幅提高了,可謂一舉多得。
更為關鍵的是,取消物業的第一槍在武漢打響具有非凡的意義。物業的很多收費都普遍不合理,比如停車費以及園區內廣告收入的分配問題等,畢竟業主買房的時候已經為公攤面積付過錢了。之所以很多物業能夠存活至今,是因為他們實際上已經承擔了部分公共管理的職能,縣管街道、街道管社區、社區通過物業管理各個小區居民已經成為了很多地方通用且默認的管理方法,這一點在疫情期間尤為明顯。
如果武漢的小區都能夠擺脫物業實行自治,那么其他地方相信也完全可以,這種可供全國借鑒的管理經驗是無可比擬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