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消品流通鏈中,二批商既是銷量的“蓄水池”,也是價盤的“不定時炸彈”。他們游離于廠家管理體系之外,卻能直接影響終端動銷。
面對縮量時代的市場壓力,品牌商亟需重新審視這一群體——與其被動防范,不如主動賦能,將其轉化為增量引擎。
二批商畫像:
矛盾與價值的雙重角色
作為伴隨零售業多年變遷的重要存在,他們軟硬件配置雖不及上游經銷商,但也沉淀出了自身競爭力,找到了獨特的市場生態位。
1. 廠家眼里:愛恨交織的矛盾體
墻頭草:沒有品牌忠誠度,追逐低價貨源。
倒貨商:貨流難監控,價盤破壞者。
蓄水池:月末年終沖量時,成為廠家和經銷商壓貨的"接盤俠"。
邊緣化:僅被用于覆蓋低效網點,核心終端仍由嫡系客戶把控。
2. 真實的生存現狀
他們多以夫妻店為主,硬件簡陋但靈活高效,80%業務來自固定客情網絡。
組合毛利及信息差套利是主要盈利方式。組合毛利是用暢銷品(如紅牛、農夫)低價引流,搭配高毛利白牌商品獲利;信息差套利:提前獲知促銷政策,低價囤貨后高價放量。
上游廠商搶奪優質網點、排擠優勢渠道;下游社區團購、B2B平臺侵蝕小店訂單。
夾在中間層的他們,正面臨倉儲、人工成本的快速攀升。
為了保持渠道優勢,他們需要保持豐富多樣的產品類型,更需要做好配送服務,延續好自己多年積攢的客情關系。
3. 不可替代的渠道價值
盡管問題重重,二批商仍是快消渠道流通的關鍵環節。
覆蓋盲區:承擔城區邊緣、縣鄉偏遠網點配送,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資金緩沖:為經銷商分擔庫存壓力,部分廠家旺季蓄水能力達區域銷量的40%;
市場觸角:敏銳捕捉區域消費變化。如某飲料品牌通過二批反饋發現鄉鎮市場偏好果味大包裝。
拓渠利器:很多類似工廠、軍隊、學校的封閉高銷渠道,只能依靠特定的二批商才能滲透。
在當下經銷商都在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刻,在夾縫中求生的二批商們處境更難,但還未到出局的時刻,他們的市場作用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從對抗到共贏:
構建廠商與二批商的新型合作關系
在快消行業,二批商長期以來被品牌商視為“麻煩制造者”,管理困難。然而,在渠道碎片化、動銷放緩的今天,與其一味壓制,不如將其納入體系,變“對手”為“盟友”,構建更具韌性的分銷網絡,科學管理、發揮優勢,賦能提級。
1. 平等互惠:尊重價值。
二批商并非“低端渠道”,而是區域市場的重要毛細血管。許多成功經銷商正是從小二批成長而來,他們熟悉本地市場,擁有靈活的配送能力和終端客情。品牌廠家應認同他們存在的價值,在體系中給與相契合的位置。
2. 差異化管理:用利益綁定代替粗暴管控。
二批商追求短期利益是生存本能,品牌商可通過設計靈活多樣化激勵、拿捏好力度,匹配相對應的管理要求,引導其發揮合規優勢實現利潤增長。同時,投放資源的同時,需要在落地管控上投入更大的檢核力度,這是與經銷商管理有差異化的地方。
3. 賦能成長:從“搬運工”到“服務商”。
二批商面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等挑戰,品牌商可通過賦能助其轉型,這也是促成合作的重要理由。廠家若能站在其立場去幫扶培育,明確生意分工、培訓經營能力、認清行業發展趨勢,對構建起自身的區域競爭力將更有價值。
二批商是品牌的“晴雨表”,他們的選擇也直接反映品牌市場健康度。價盤管的好,消費者培育到位,經銷商推力及市場拉力足,他們也必會趨之若鶩。
存量競爭時代,品牌商更需要以共生思維重構渠道關系——通過尊重價值、差異激勵、能力賦能,將二批商轉化為穩定增長的“戰略伙伴”。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構筑起難以撼動的渠道壁壘。
五步打造廠商高效分銷網絡
如何科學管理這一群體,直接影響品牌的市場穩定性和增長潛力。以下是經過實戰驗證的五步管理法,幫助品牌商在縮量時代實現業績穩健增長。
第一步:精準選商——建立優質客戶池。
二批商質量參差不齊,必須嚴格篩選。首先進行調研評估,走訪批發市場、終端門店,考察客戶經營品牌、配送能力、配送范圍、市場口碑;其次建立客戶檔案,標注優劣勢(如餐飲資源豐富、配送半徑有限等等)。再通過半個月觀察期,對客戶檔案進行多維度核實,確保評估的真實準確,最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其貨物流向。
優質的二批客戶特征有:服務意識強,講誠信、客情好,人勤快、吃苦耐勞,敢于嘗試,專庫專車有司機,走街串巷配送強。
第二步:策略配商——彌補渠道短板。
二批商的設立要有清晰的目的,要分析當前區域市場問題痛點,精準匹配最契合客戶。
為增而增,只會造成交叉服務、爭搶渠道、通路不暢。比如經銷商已經有足夠能力及意愿直接服務好終端,就不必重復設置;一個小區域內盡量不要設置多家二批商。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餐飲渠道薄弱,可以選擇具備酒樓資源的客戶;鄉鎮覆蓋不足,優先合作有縣級配送網絡的二批商,經銷商區塊化服務不到位,就選拔配送能力及服務意識強的客戶。
關鍵點:避免區域重疊,確保每家二批商有明確“勢力范圍”。
第三步:雙贏談判——明確權責利。
首先確保能給到二批商可接受的毛利空間。要比他們自營送貨賺的多,要避免“畫大餅”,激勵可量化、踮踮腳易兌現。
所以對于二批商在廠家體系中的角色,要在談判時明確,是渠道配送商、是區域配送商,還是鄉鎮配送商,根據類型的不同,廠家的補貼扶持力度不同,管理考核要求也不同。雙方達成充分共識。
談判時也要考慮批發商個性化訴求,能發揮其優勢提升網絡服務質量的要求,可以靈活變通給與支持。比如,很多優質客戶希望直接跟廠家合作,可授予其“特約分銷商”角色,承諾其達到一定起訂量時,由廠家直接配送。
第四步:動態用商——過程管控+賦能。
合作后,品牌廠家一定要設置專人管理培訓客戶,協助二批商理順上下游關系,建立起規范的工作程序及價格體系,幫助客戶高效達成廠家要求,拿到應得利潤。
要避免業務人員粗暴管理,銷量壓力下,極易出現只知道讓客戶壓貨,沒有常態化管理動作的情況,為后續出現違規貨流埋下隱患。
對合作客戶進行常態進銷存跟蹤,以周為單位進行拜訪實盤,出現異常庫存或分銷要迅速排查。以月為單位,與客戶客觀分析市場,盤點資源,明確運作方案。協助二批商明確終端拜訪要求,資源投入及核銷要求。
對有服務門檻的封閉渠道,如軍隊、校園、廠區,或者服務偏遠郊區縣鎮,廠家要給予額外費用補貼,保證客戶基本利潤及積極性。
需要完成關鍵階段銷售目標節點,廠家可釋放二級客戶一定的進貨獎勵,幫助上級經銷商減輕回款及庫存壓力。但要充分評估二批當前庫存及分銷能力,做好限時、限量,合理調節其單次進貨數量及進貨頻次。避免二批利用促銷囤積大量低價產品,在產品周轉不利時,出現沖貨行為。
第五步:果斷汰換——凈化渠道生態。
二批慣用殺價為競爭方式,如果廠家不注重管理尺度,依然為了銷量不斷進行大力度促銷,市場就會出現銷量萎縮、不促不銷,甚至促也不銷的情況。
所以廠家對二批的管理要有紅線思維,除了制定清晰規范的處罰機制,還要在整頓汰換時做到及時、果斷、有柔性。
比如竄貨三次立即清退;促銷期間發現惡意砸價立即扣除相關返利,取消激勵兌付。在取締合作的時候,要給與客戶一定的緩沖,協助做好庫存處理,改給與的返利正常兌付,避免過于生硬,后期出現報復性甩貨。
優質二批商是渠道穩定的基石,通過利益綁定+強硬管控,可以將處于合作邊緣的客戶培育起來、拉攏過來,成為品牌商自己銷售網絡的中堅力量。
體系外批發客戶管理策略
建議采取分級管理策略。對于合作條件不足但有一定規模影響力的客戶,實施"防范+利用+監控"三軌制,在銷售旺季通過模糊獎勵(力度要低于合作客戶),適度壓倉,搶占資金庫存。對出貨渠道不明、或者出現過異常貨流的客戶要慎重釋放促銷政策,加強進出貨監管,
防范囤貨甩賣。
對于規模影響力小,處于經營邊緣的批零兼營店。按重點終端管理,納入常規拜訪路線,提供基礎陳列及進貨支持,但要限制好進貨數量。
此外,品牌廠家跟經銷商最好能做好對區域內貨源的情報收集,通過潛伏貨源交流群掌握市場動態也至關重要。
提升合作粘性策略
1. 賦能成長體系。結合經營狀況,設立入圍門檻,建立"二批商商會組織",定期組織經營培訓、優秀案例分享、市場問題研討會、樣板市場走訪等,品牌廠家或者經銷商給與專項資源支持,達成階段銷售目標組織旅游或游學。
2. 經營性激勵政策。包括提升配送服務的實物獎勵,比如配送車輛升級補貼、分銷服務支持激勵、終端促銷人員派駐、推廣促銷場次安排、支持客戶組織終端訂貨答謝會等等。
3. 生意發展扶持。在品類與自身產品不沖突的情況下,廠家可以協助客戶共享供應鏈資源,
協助客戶開發區域定制產品,指導客戶高毛利品類組合經營,借船出海,實現利益最大化。
存量競爭時代,二批商不僅僅是簡單的"渠道補充",也是決定市場滲透深度的關鍵力量。有數據顯示,有效管理二批商的品牌,區域市場覆蓋率平均提升25%以上。
品牌商需以賦能、管控兩手抓,再配以數字化工具建立透明合作機制,用利潤共享替代簡單壓貨,將二批商納入健康的渠道生態體系,真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構建起有效的競爭防線。
作者簡介:
邢仁寶,十八年營銷管理經驗,先后服務于可口可樂、伊利、紅牛等快消名企,目前擔任華彬快消品集團營銷執行總裁助理,專注企業營銷診斷、廠商關系、渠道運營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