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峰值6000萬單背后的即時零售博弈:馬云現身餓了么與阿里架構調整釋放了哪些戰略信號?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即時零售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6 月24日,阿里靈魂人物馬云現身餓了么工區并參加淘寶閃購周會,這一動態引發廣泛關注。而在此前一天,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宣布的組織架構調整,將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諸多事件疊加,背后的戰略意圖值得深入剖析。
組織架構調整:阿里邁向大消費平臺的關鍵一步
此次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意義深遠。有媒體指出,阿里的每一次重大組織調整都伴隨著戰略重心的轉移,從早期的 B2B 到 C2C,從 PC 端到移動端,如今走向 “大消費平臺”,此次調整無疑是阿里戰略升級的重要一步。餓了么、飛豬雖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但在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協同作戰,這一變化被視為阿里向大消費平臺轉型的關鍵舉措。
特殊時間節點:治理問題修補的深層考量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整的時間節點頗為特殊。6 月 20 日,多家媒體如財新網報道餓了么物流負責人、原 CEO 韓鎏在上海辦公室被警方帶走,餓了么證實其涉嫌職務犯罪并主動報案。韓鎏在阿里體系內曾擔任多個重要職務,推進物流超算平臺建設、搭建藍騎士發展和保障體系等,然而其任職 CEO 不足一年便卸任。業內人士認為,將餓了么并入電商事業群,有助于加強信息透明度和制度統一性,提高對高管的監管力度,是對獨立業務體系治理問題的修補。
市場競爭壓力:餓了么的挑戰與破局
餓了么在即時零售市場的處境充滿挑戰。作為國內第二大外賣平臺,它面臨著美團根基深厚、京東來勢洶洶的競爭局面。阿里最新財報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餓了么所屬的本地生活集團營收雖在餓了么和高德訂單增長帶動下同比增長 10% 至 161.34 億元,但經調整后的 EBITA 依舊虧損 23.16 億元。
不過,餓了么也在積極應對。自今年2月京東進軍外賣市場后,餓了么4月30日啟動“餓補超百億”補貼計劃,聯合淘寶閃購發放“淘寶專屬紅包”;6月16日升級“優店騰躍計劃”,追加10億元專項投入;6月18日全國上線“悅享會員”。這些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據36氪消息,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在618期間訂單峰值突破6000萬單,其中淘寶閃購近4000萬單,餓了么超2000萬單,且非餐飲類訂單占比高達75%,傳統“遠場電商”品類通過“30分鐘送達”服務模式被重新定義。淘寶內部預測,到8月30日,二者聯合訂單量預計能達到8000萬單左右。
馬云現身背后:即時零售業務的戰略重視
馬云現身餓了么工區,或許正是阿里對即時零售業務重視的體現。在這場外賣大戰中,餓了么已無退路,其未來發展走向,以及阿里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戰略布局能否成功,值得持續關注。
(提醒:觀點來自正觀新聞、證券之星。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尾聲:
“ 在即時零售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藍海中,餓了么與阿里的下一步棋將如何落子?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見解與期待。”
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聲明:關于內容準確性的補充說明
內容核實承諾:「財鯨眼」致力于提供客觀、準確的內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滯后、數據來源差異或理解偏差導致內容存在瑕疵。
讀者反饋通道:若您發現文章中存在數據錯誤、事實性偏差或邏輯爭議,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及時調整:
1、郵箱:caijingyan66@163.com 郵件中注明修改內容。
2、后臺留言:請在文章底部點擊“發私信”并提供具體指正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