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薛家島漁民陳師傅,15年前撈到只35厘米深紫海參。陳師傅打漁10多年,頭回見這么特別的海貨。
那天他下到11米深海域,礁石縫里摸到個軟乎乎的東西。
拽出來一看,渾身深紫,參刺也是紫的,比胳膊還長。
量了量,35厘米長,180克重,估摸得有5歲了。
陳師傅舍不得吃,翻來覆去想,最后聯系了媒體。水產站專家看了直咂嘴,說紫海參太少見,研究價值高。
海參模樣怪,長筒形軟乎乎,沒頭沒腿靠觸手吃飯。平時吃海里的小生物、碎藻片,爬得慢,一小時挪幾米。參刺不單是樣子貨,能保護自己,還能幫著貼緊礁石。
海參顏色多,黃的青的褐的白的,紫的真是頭回見。
為啥會變色?專家說,頭一樁是保命。海底危險多,變個色跟石頭海藻一個樣,天敵找不著。
再就是吃飯方便,顏色搭環境,獵物不警覺。
關鍵在身上的色素細胞,光線溫度一變,細胞就縮縮脹脹。
激素和酶也幫忙,一起調顏色,跟變戲法似的。
這只紫海參,像本活的海洋書,翻一頁能看好多秘密。
海參能再生,觸手斷了能長新的,命硬得很。中國遼東、山東沿海,海參多品質好,大家愛買。熱帶寒帶都有海參,熱地方的耐燙,冷地方的抗凍。
陳師傅捐海參這事,好多漁民聽說了直夸:“覺悟高!”有人犯嘀咕,這么稀罕的東西,自己留著賣錢不好?
可陳師傅說:“海里的寶貝,該讓專家研究,咱不能占。
”海洋里藏著多少秘密?光海參就夠琢磨半輩子。
每只罕見生物,都是海洋生態的活檔案。保護它們,就是護著大海的元氣,護著咱的飯碗。
點關注,看更多海洋奇聞,聽漁民講海里的故事。文中信息僅供交流,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