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鶴樓面館與松鶴樓的關系,是許多美食愛好者常有的疑問。這兩者名稱相似,均以傳統蘇幫菜聞名,但實際經營模式和品牌定位存在顯著差異。要厘清它們的關聯,需從歷史淵源、品牌發展及現狀入手。
松鶴樓始創于清乾隆年間(1737年),迄今已有近300年歷史,是蘇州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蘇幫菜館之一,被譽為“蘇幫菜活化石”。據百度百科記載,其得名源自《詩經》“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寄托吉祥長壽之意。早期以紅白案并重著稱,既有松鼠鱖魚、清炒蝦仁等經典菜肴,也供應蘇式面點。
1956年公私合營后,松鶴樓成為國營企業,2003年改制為蘇州松鶴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現為北京華天飲食集團旗下品牌。其總店仍坐落于蘇州觀前街,古色古香的三層建筑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還因電視劇《都挺好》取景再度走紅。
松鶴樓面館則是松鶴樓品牌為適應現代餐飲市場推出的子品牌,主打親民路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前后,松鶴樓開始探索“一核兩翼”戰略:以正餐為主體的同時,發展面館與食品零售業務。面館系列聚焦蘇式湯面、澆頭、小籠包等單品,人均消費約50元,遠低于正餐廳的150-200元標準。
首家面館于2018年在蘇州開業,后逐步向上海、北京等城市擴張。微信公眾號“蘇州微生活”曾報道,面館延續了老字號“不時不食”的理念,如三蝦面選用端午前后的河蝦,楓鎮大肉面則限定夏季供應。
從股權結構看,兩者同屬華天飲食集團體系,但運營相對獨立。松鶴樓面館可視為老字號年輕化的嘗試——通過拆分品類、簡化場景吸引年輕客群。這種“老店+新業態”模式在餐飲界并不罕見,如同慶樓旗下“符離集”專攻早餐,廣州酒家推出“利口?!彼賰鍪称?。差異在于,松鶴樓面館仍強調與傳統菜品的血脈聯系,例如將松鼠鱖魚改良為“迷你版”澆頭,蟹粉湯包則復刻了正店配方。
經營模式上,正店以宴請、聚會場景為主,保留傳統點菜服務;面館則采用快餐化動線,顧客需前臺點單自取。據《餐飲老板內參》訪談,松鶴樓管理層曾表示,面館的標準化程度更高,中央廚房統一配送澆頭,門店只需完成煮面、組裝環節,這使其拓店速度遠超正餐門店。截至2025年,松鶴樓正餐門店約30家,而面館已突破百家,甚至入駐高速服務區。
消費者評價呈現兩極分化。老饕們認為面館“丟了老字號魂”,如響油鱔糊面改用預制品,失去現炒鑊氣;年輕群體卻贊賞其“用30%的價格體驗70%的經典”。對此,蘇州商務局官網一篇行業分析指出,老字號副牌往往面臨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難題,松鶴樓選擇“分而不離”——面館菜單保留30%正店招牌菜簡化版,同時研發符合快節奏需求的單品,如小龍蝦拌面。
綜上,松鶴樓面館與松鶴樓本質是同源異體的“父子兵”,前者是后者在新消費時代的戰略延伸。如同蘇州的雙面繡,一面守著兩百多年的廚藝薪火,一面織就著現代餐飲的經緯。對于食客而言,選擇正店或面館,不過是傳統宴飲與市井飽腹之間的風味選擇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