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定點醫療機構退出醫保,國家醫保局發文強調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醫保資源洗牌開始。
一個月內
超332家定點醫療機構解除醫保
6月初至今,已有多地醫保部門先后發布醫保服務協議解除相關公告,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其中涉及的定點醫療機構至少達到332家。
從解除原因來看,既有醫保方在監管、審核中發現醫療機構不合條件而解除,也有定點醫療機構主動申請解除。
6月25日,重慶市銅梁區醫療保障事務中心發布《公布解除部分醫保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的通知》,130家定點醫藥機構因不符合準入條件將不再續簽醫保定點服務協議,其中62家為定點醫療機構。
近期,河北石家莊、廣東湛江、內蒙古呼和浩特、江西贛州、云南昆明、山東淄博等地醫保部門也發布了相關公告,一批定點醫療機構自愿申請解除醫保服務協議。
國家醫保局:
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
國家醫保局今年年初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藥機構達64.40萬家,較2023年底增長16.99%。其中,住院定點醫療機構8.04萬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普通門診定點醫療機構22.76萬家,較2023年底增長17.34%;門診慢特病定點醫療機構7.21萬家,較2023年底增長24.40%。
持續增長的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對各地醫?;鹗褂眉叭粘1O管等提出更高要求。
去年12月,國家醫保局局長章軻在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醫保部門要根據群眾健康需求、醫保基金收支規模等現實情況,合理確定定點醫藥機構規模,健全醫保定點醫藥機構準入、退出機制,完善“兩定”機構協議管理,“絕不允許將不具備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定點管理,絕不支持超越醫保支付能力盲目擴大定點醫藥機構規模”。
同時,國家醫保局要求醫?;甬斊谝呀洺嘧只騽討B監測赤字的統籌地區,原則上不得降費率、上調醫療服務價格和新增醫保定點醫藥機構,不得申報將中藥飲片、醫療機構制劑納入醫保范圍。
6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從嚴把入口關、規范過程管理、強化退出機制三個方面明確多項工作舉措。
除《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情形外,《通知》還點名了三類應及時解除醫保協議的行為,包括醫療機構涉嫌虛構醫藥服務項目、偽造檢查檢驗報告、編造病歷、提供虛假處方等。
與此同時,新納入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也在變嚴?!锻ㄖ诽岢觯瑢π录{入醫保定點的醫療機構,設立6個月政策輔導期,有針對性指導定點醫療機構落實醫保管理及支付相關政策要求。政策輔導期內出現違規問題,情節較輕的,政策輔導期延長6個月,延長期內整改不到位的不予續簽醫保協議;情節嚴重的,直接解除醫保協議。
醫保資源洗牌
當前,定點醫療機構“退保潮”和醫保部門監管趨嚴背后,是全國醫保資源配置正向總量可控、結構優化演進。
一方面,醫保定點不是“終身制”,一些醫保合規水平低、服務能力不佳的醫療機構將逐步被清出。例如,江蘇徐州實行“符合一批、續簽一批”,2025年度全市18家醫療機構因不符合醫保協議要求,未予續簽等。
另一方面,主動退出醫保、尋求轉型的醫療機構也正逐步探索醫保外的純自費市場。
從各地公告主動申請解除醫保協議的醫療機構名單來看,個體診所、小型??崎T診、非核心城區的民營醫療機構等占多數。
隨著醫保監管趨嚴,醫保結算系統對接、費用審核、數據留痕等要求不斷提升,小型機構在信息化建設、人力合規、費用控制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維持醫保定點資格的“隱性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同時,在各地醫保資源傾斜向大型公立醫院,以及連鎖化、規?;瘷C構的背景下,部分小型醫療機構主動調整服務重心,從“醫保依賴型”向特色專科、醫美、體檢、康復或會員制健康服務等模式轉型,繞開醫??刭M約束,靈活定價。
新的醫保監管生態下,定點醫療機構在服務能力、質量管理、費用控制、信息化對接等方面都需同步升級;而對退出醫保的醫療機構而言,探索自費市場的路也并不會輕松。無論選擇退出還是留守,醫保支付體系對醫療服務供給側帶來的洗牌已經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