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比較殘酷的事實:成年人的世界,只有權衡利弊,大多數人對你的評價,都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自從貴陽的環高恢復收費以來,許多私家車主,開始走市區內的市政道路。
很多人就是為了省下那幾十塊的過路費,寧愿早起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寧愿路上忍受緩行、擁堵,也要在同事面前繃足面子開私家車上班,總覺得坐地鐵、坐公交臉面有點拉不下來。
但是,世上很難有“既要、又要”的好事,我們看到的他人的所謂美好生活,多數人都是“人前顯貴,人后受罪”。
既然想要維持開私家車上班的體面,那就要付出相應的過路費成本,或者承擔犧牲睡眠時間、花費更長時間通勤的代價。
事實上,對于很多跨城開私家車通勤的家庭而言,你就算開再好的車上班,你也終究還是要上班,擺脫不了靠出賣勞動力和時間作為收入主要來源的階級。
而且,在貴陽,一旦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就已經可以稱得上地獄級別的“魔鬼通勤”了,有的人甚至每天上下班來回往返,超過2小時都是在路上的,這樣的生活很難說有什么生活品質而言,每天都是疲于奔命的狀態。
畢竟,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平均通勤時長最長也才是40多分鐘,已經是極限了。
而如果在貴陽這樣的西部二線城市,通勤超過60分鐘,確實是有點得不償失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付出更高,但是得到的回報如工資水平,卻不如北上廣深。
這不禁要捫心自問,在貴陽這樣的二線城市,有必要這么卷嗎?反正都是卷,為什么不去北上廣深卷,回報率還更高一些?
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在貴陽這樣的二線城市打拼,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能夠平衡工作和生活,不需要那么卷。
因此,要解決通勤時間過長的問題,要么是換工作單位,要么是換房子。
換工作,很多人不一定有那個實力,好在貴陽房價現在處于洼地,相對而言,換房子可能會更容易。
而且,如果換房買的是一套地鐵房(步行距離地鐵站500米之內),就可以完美解決大多數人的通勤問題,甚至能讓家庭資產含金量更高,畢竟,地鐵房的估值和流動性,在所有房源中,表現都更出色。
簡單來算一筆經濟賬:
假設從觀山湖區到花溪上班,走環高,每天過路費往返一共二三十,一個月下來就是六七百,還不算車子的油錢、損耗公里數折舊等,通勤成本每月超過1500元的比比皆是。
而如果是購買一套小戶型的地鐵房,40~60萬左右,按照當前的利率,月供也不過才1000~2000元。
最關鍵的是,如果這筆錢花在通勤成本上,那就是純粹的消費屬性了,為經濟做貢獻。但是,如果是花在自己的房產上,未來貸款還完了,自己還能有一套房產,屬于投資屬性。
更重要的是,通勤坐地鐵的體驗更好:
貴陽的地鐵目前都不算很擁擠,坐地鐵通勤的時間更短,不堵車更順暢,而且,坐上地鐵就能玩手機或者閉目養神瞇一會,整個通勤體驗大幅提升,遠比自己開車遇到擁堵的煩悶感,或突發狀況左一腳油門右一腳剎車的緊張感來得更舒服。
至于很多人顧慮的面子問題,其實,是個偽命題,成年人的體面,不是靠車子裝裱出來的,而是靠卡里的財富和家庭的資產撐起來的,都是靠出賣勞動力和時間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勞動階層,開車上班和坐地鐵上班,沒什么太大的本質區別,除非你財務自由不用上班,那才叫牛。
對于城市而言,更多人乘坐地鐵,能夠提升地鐵客流強度,為未來申報更多地鐵打下基礎,而且,也能帶動地鐵房源資產增值,拉動不動產投資熱度和地塊升值,可以說是多贏局面。
所以,綜合來看,如果在貴陽這種城市,通勤時間都超過1個小時的,不如買一套地鐵房,坐地鐵通勤上班,會更加具有性價比,至少,到了最后,你還能攢下點資產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