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城際鐵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 “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的核心項目,全長約 69.2 公里,設計時速 160 公里,設 11 座地下車站,預計 2026 年 11 月建成通車。
這條橫跨深圳寶安、龍華、龍崗、坪山四區的交通動脈,通過高密度換乘網絡與高效運輸能力,將對深圳交通格局產生多維度利好。
構建東西向快速走廊,破解跨區通勤瓶頸
深大城際以 “軌道上的深圳” 為目標,實現坪山至深圳寶安機場最快 40 分鐘直達。這一速度較現有公路通勤時間縮短近 50%,例如從坪山駕車至機場高峰期需 1.5 小時,而城際鐵路通過地下隧道與大站間距設計(平均站間距 6.3 公里),大幅提升長距離出行效率。
線路設計日均客流量近期達 30.02 萬人次、遠期 46.53 萬人次,相當于每日可減少約 10 萬輛次公路出行,顯著緩解機荷高速、南光高速等主干道的擁堵壓力。
無縫銜接多層次交通網絡,打造 “空鐵聯運” 樞紐
深大城際與 20 條地鐵線路、5 條城際鐵路、4 條高鐵實現立體換乘。
例如,T4 樞紐站可同時換乘深圳地鐵 11 號線、穗深城際及機場 APM 線,形成 “航空 + 高鐵 + 城軌 + 地鐵” 的零換乘體系;五和站作為深大城際與地鐵 5 號線、10 號線的換乘節點,可快速通達福田中心區與東莞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線路采用全國首創的智慧換乘閘機,乘客一次過閘即可完成城際與地鐵的進出站,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 30%。
激活區域發展動能,重塑城市空間格局
深大城際串聯起深圳機場 T4 樞紐、光明科學城、大運樞紐、坪山高新區等戰略節點,形成 “交通廊道 + 產業走廊” 的復合發展軸。以大運樞紐為例,該站點規劃為 “站城一體” 綜合體,未來將集聚商務辦公、商業娛樂等功能,預計帶動周邊土地價值提升 20%-30%。
在坪山聚龍站,站點周邊規劃建設 TOD 開發項目,3 公里范圍內人口預計 2035 年達 50 萬,成為深惠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
此外,線路通過黃麻布、石巖中心等站點,填補深圳中部片區軌道交通空白,助力石巖科創城等新興區域的產業升級。
強化大灣區交通協同,助力深莞惠一體化
作為大灣區城際網絡的關鍵一環,深大城際通過與穗深城際、深惠城際形成 “Y” 形布局,實現 1 小時通達廣州、東莞、惠州。
例如,從深圳機場出發,經深大城際至東莞松山湖僅需 30 分鐘,較現有公路通勤時間縮短 40%。
遠期規劃延伸至中山后,將進一步打通珠江東西兩岸通道,預計帶動深中跨市通勤客流增長 50% 以上。
這種跨區域聯動不僅提升要素流動效率,更將深圳機場的輻射半徑從市域擴展至整個大灣區,預計年旅客吞吐量可增加 800 萬人次。
推動綠色交通轉型,優化城市出行結構
深大城際的開通將顯著提升公共交通分擔率。根據客流預測,線路遠期承擔深圳境內 34.14 萬人次 / 日的組團間客流,占全線總客運量的 74%,預計可減少碳排放約 1.2 萬噸 / 年(按每公里人均碳排放 0.15 千克計算)。
同時,線路采用全自動駕駛技術與節能型車輛,較傳統軌道交通能耗降低 15%。這種綠色交通模式將引導更多市民選擇公共出行,助力深圳實現 “雙碳” 目標。
深大城際的建設不僅是深圳交通基礎設施的重大升級,更是城市發展邏輯的深刻變革。
通過構建 “快聯內外、慢享生活” 的交通體系,這條城際鐵路正成為深圳從 “單中心” 向 “多中心” 發展的重要引擎,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堅實支撐。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