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主角不是飛機大炮,而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錢。
美國想方設法讓全世界幫它分擔債務,中國則另辟蹊徑,用新技術打破美元壟斷。
這場較量,可能比貿易戰、科技戰更能影響普通人的生活。
美國現在欠了34萬億美元的國債,平攤到每個美國人頭上就是10萬美元。
這么龐大的債務,光靠印鈔票和外國購買已經不夠用了。
于是他們想出了新招數:通過穩定幣讓全世界幫它分擔債務。
美國國會通過的《GENIUS法案》規定,每發行1美元穩定幣,就必須買1美元國債。
這招很聰明,表面上是管穩定幣,實際上是在給美債找新買家。
全球最大的美元穩定幣USDT,去年就買了331億美元美債,比加拿大、墨西哥這些國家買得還多。
這意味著,只要你用USDT,就等于間接幫美國還債。
按照渣打銀行的預測,如果穩定幣市場漲到2萬億美元,美債就能多出2萬億的接盤俠。
但問題是,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把戲能玩多久?
中國走的完全是另一條路。我們不用穩定幣幫國家背債,而是用數字人民幣直接打通國際支付。
以前企業往國外匯款,走SWIFT系統要好幾天,手續費還貴。
現在用數字人民幣的"貨幣橋",幾秒鐘就到賬,費用還低。
香港成了試驗田,允許發行錨定人民幣的穩定幣,這招很妙:
一來可以慢慢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二來讓人民幣在國際上更流通。
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經升到4.7%,雖然還不如美元的40%,但增長速度比歐元、日元都快。
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家,用人民幣做生意越來越方便。
俄羅斯、伊朗這些被美國金融制裁的國家,現在都開始用數字人民幣做貿易。
這場貨幣戰爭對普通人有什么影響?
首先,美元可能會慢慢貶值。美國欠債太多,只能靠印鈔票還債,這就像往酒里兌水,錢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其次,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我們出國旅游、留學可能更方便,不用再被美元匯率卡脖子。
最后,做外貿的企業成本會降低,因為不用再給銀行交那么多手續費。
現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年前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72%,現在降到58%。
很多國家都在找美元的替代品,黃金、比特幣都在漲,就是因為大家不太相信美元了。
中國制造業占全球30%,這給人民幣提供了堅實后盾。
美國靠金融玩套路,我們靠實體經濟撐腰,這場較量的勝負已經初見分曉。
對老百姓來說,這場變革提醒我們要調整理財思路。以前覺得美元最保險,現在可能要重新考慮。
人民幣資產會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國家做生意,用人民幣可能更劃算。
但也要注意風險,數字貨幣波動大,不是所有穩定幣都靠譜,有些可能就是美債的"馬甲"。
這場貨幣戰爭還在繼續,但趨勢已經很明顯。
美國想讓全世界幫它背債的做法越來越難,中國用新技術開辟的新路越走越寬。
這不是簡單的誰輸誰贏,而是全球金融體系正在經歷一場大洗牌。
最終受益的,會是那些不依賴美元霸權的國家和企業,也包括我們每個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