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賽車場收官活動中,國乒冠軍梁靖崑駕駛領克 Z10 完成多組圈速挑戰,其展現的動力持續性與底盤穩定性,正悄然改寫行業對純電性能車的認知。當 “電車下賽道是噱頭” 的論調仍存時,這場跨界體驗以實測數據撕開固有偏見,領克 Z10 用技術硬實力證明,純電性能車已具備挑戰傳統燃油車的賽道基因。
長久以來,電車在賽道場景始終面臨動力衰減與操控短板的質疑。而梁靖崑的賽道實測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領克Z10在連續激烈駕駛中,動力輸出未見明顯頹勢。其核心技術支撐在于智能電控系統的深度優化,這套系統可實時捕捉駕駛者意圖與路況變化,動態調整電機功率與扭矩分配。數據顯示,當電池SOC大于50%時,車輛能實現連續12次零百加速無衰減,峰值功率持續輸出時長可達10秒。這樣的動力表現,徹底顛覆了“電車只能短途沖刺”的刻板印象。
底盤系統的專業調校,更是領克Z10破局的關鍵。其采用全鋁合金前雙叉臂+后多連桿懸掛結構,在減輕簧下質量的同時,為操控穩定性奠定硬件基礎。雙腔空懸與CCD連續可變阻尼電控減振系統的加入,讓車輛擁有“動態自適應”能力——高速過彎時懸架自動調硬以抑制側傾,顛簸路段又能實時軟化阻尼提升貼地性。梁靖崑在試駕中清晰地感知到,車輛對方向、油門的細微操作都能精準響應,這種“操控跟手性”已達到專業性能車水準。
這場由非專業車手參與的賽道實驗,實則是一次技術實力的直觀呈現。當傳統認知還停留在“電車操控模糊”時,領克Z10通過電控邏輯與懸掛標定的雙重突破,實現了動力與操控的平衡。在株洲賽道的連續彎道與直道組合中,車輛既保持了電機瞬時扭矩的爆發優勢,又通過底盤調校化解了電車自重帶來的慣性難題,這種“剛柔并濟”的表現,讓業內開始重新定義純電性能車的技術邊界。
從市場視角看,領克Z10的賽道表現具有行業風向標的意義。隨著電動化進程加速,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已從“代步工具”向“性能體驗”升級。此次實測數據證明,純電平臺完全能承載高性能駕駛場景——12次零百加速無衰減的持續性、雙腔空懸帶來的動態支撐,這些技術亮點正在重塑用戶對電車的價值認知。當梁靖崑這樣的跨界用戶都能在賽道中駕馭純電車,意味著消費市場對性能電車的接受度將進入新階段。
站在技術發展的維度,領克Z10的突破絕非偶然。其背后是品牌對性能車研發的長期積累——從燃油時代的WTCR冠軍基因,到電動化時代對三電系統與底盤調校的融合創新。此次賽道實測暴露的不僅是車輛性能,更是一套成熟的技術轉化邏輯:將賽事經驗反哺量產車研發,通過電控與底盤的協同優化,讓純電車在保持能源優勢的同時,獲得不遜色于燃油性能車的駕駛質感。
當梁靖崑駕駛領克Z10沖過株洲賽道終點線時,其意義已超越一次普通的跨界體驗。這場實測用數據證明:純電性能車并非營銷噱頭,而是真正具備技術可行性的產品形態。從10秒峰值功率持續輸出到12次零百加速無衰減,從全鋁合金懸掛到雙腔空懸技術,領克Z10用硬核配置撕開了行業認知的壁壘。在電動化浪潮下,這樣的技術突破正在為性能車市場開辟新賽道——未來,當更多用戶像梁靖崑一樣走進賽道,純電性能車必將以更強勁的姿態,改寫汽車工業的性能定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