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次U19世界杯,圈里圈外都挺關注中國男籃這批小孩兒,尤其是那仨混血新星。混血球員在中國籃球隊里,不是頭一回有,但一次來仨,這確實挺新鮮。大家都在琢磨:這三位能不能給中國男籃帶點新氣象?說到底,人才結構變了,打法會不會有點新意思?別光看身高和臂展,場上那點靈氣、決斷,其實更讓人好奇。
這支隊伍的底色,還是靠內線和防守
先把話說清楚,這支中國U19,說白了還是“內線起家。郇斯楠、郇斯楓這對兄弟,尤其是郇斯楠,2米15的身高、2米30臂展,場上就不是一般的存在。蓋帽、籃板、護筐,這些看起來“老派的活兒,恰恰是這支隊伍的底色。再加上王洪澤和劉李,內線人手夠用,也都有點實用主義的意思。你說他們“天賦爆表吧,和歐美那種怪物型內線比,還不至于;但放亞洲、放同齡人里,確實站得住。
其實中國籃球這些年,一直是在“高個子這條路上反復打磨。周琦之后,誰能接班?郇斯楠算是接力棒里比較像樣的那一個。防守端有存在感、進攻端也不是純站樁的類型,能策應、能拼一下前場籃板,這些都算長板。但說到底,這種類型的球員,真要到國際賽場上拼,考驗的還是對抗和經驗。
三位混血新星,各有看頭,但也有問號
朱正、彰華非、馮傲,這三位混血小將,給這支隊伍添了些活力。朱正最特殊,他從小美國長大,母親是牙買加人,身體素質確實不一樣。1米80,個子不算高,但打控衛那種節奏感、突破分球的選擇,比國內同齡人要流暢。球隊短板就是控衛,這回讓朱正來補,算是“缺哪補哪。他那種“球不在手上也能跑、也能組織的風格,挺適合團隊打配合的中國青年隊。但問題也有,別看NCAA offer一堆,真到了國際賽場,經驗還是有待檢驗。
彰華非屬于典型的“防守型側翼,廣東出來的孩子,防守硬度、場上專注力都在線。場均8.7分2.3搶斷,數據不嚇人,但能看出他是那種“不怕臟活累活的球員。馮傲身高2米06,能從后衛打到前鋒,運動能力說得過去,但出場時間一直不算多,能不能在世青賽有爆發,誰也不好說。
這三個人,能力各有側重。你說他們能一下子把中國青年隊檔次拉上去,也不見得——但起碼說明中國籃協現在在選材、用人上“更開放了。這事兒,是個好苗頭。
小組形勢,說不上樂觀,但也不是沒戲
中國隊這次分在B組,有加拿大、德國、斯洛文尼亞。說句實話,這仨對手都不好打,尤其加拿大、德國,身體素質、整體對抗都在那擺著。小組賽不淘汰,但得想辦法別墊底。后面淘汰賽,很大可能要碰A組的二三名,比如阿根廷、新西蘭這些球隊。想進八強,不是說不可能,但得拼一場意志力,也得賭點發揮。
你要說賽程多殘酷,其實也不全賴簽運。中國這批小孩兒,整體班底比上一屆楊瀚森那批還厚實點,但“比賽經驗這塊,怎么說呢?有潛力,但沒打過太多真刀真槍的硬仗。熱身賽表現挺拼,但到了正式比賽,壓力、節奏、裁判尺度,都得適應。
體系優勢、短板,其實一目了然
我一直覺得,中國男籃青年隊這些年最大的問題,不是“沒苗子,而是“苗子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這屆隊伍,混血新星是亮點,內線有高度,鋒線有殺手,但整體打法還是偏傳統。防守、內線、拼籃板,這些能保證不崩盤,但外線的創造力、臨場應變,還是差一口氣。
對比歐美那些隊,節奏快、空間大、球員敢于個人解決問題,這恰恰是我們最缺的。朱正這類球員,能不能帶出點新東西?能不能改變“關鍵時刻沒人敢投、敢突的老毛???說實話,還得看臨場怎么發揮。
老實話,中國男籃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最后說點實在的:中國籃球青訓,永遠不能靠一兩批混血、留洋球員就“質變。體系建設、教練理念、比賽機會,這些才是根上。現在能看到籃協在嘗試新東西,敢用混血、敢用留洋的孩子,是好事。但別指望靠一兩個“靈光一現,中國籃球就能突破天花板。
這屆U19男籃,能不能進八強,其實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這些孩子能在比賽里學到多少,能不能把自己的特點打出來。中國籃球要進步,靠的還是體系里每個人的踏實成長。至于成績嘛,能拼一場是一場,別怕輸,也別怕說難聽話。畢竟,真想讓中國籃球有點新氣象,靠一兩次“混血出圈是不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