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79
作者:觀察君
校稿:程程 / 編輯:致知
社區團購的羊毛可能再也薅不到了!6月23日,社區團購巨頭美團優選突然宣布暫停接單那,曾經的社區團購大戰終于收官了,美團優選撤退。昔日被資本瘋狂追逐的生意,怎么突然就不香了呢?以后還有社區團購嘛?
6月23日一大早,很多美團優選用戶起床準備下單買菜,發現美團優選給自己“砍一刀”,直接關停了。除了廣東、浙江等部分地區,其他地區已經停止接單。這讓一些習慣性使用美團優選的用戶一時無法接受。
連續多日,美團優選關閉的消息都在熱搜榜。這個社區團購的龍頭突然下線,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不少網友對美團優選下線非常遺憾。大家認為美團優選的模式確實方便了很多人的生活。主要是三類人,一是行動不便的老人,二是沒有時間買菜的上班族,三是一些“宅人”。
有網友專門寫了小作文,引發了大量用戶的共鳴。不可否認,美團優選確實給很多人解決了生活中的大麻煩,尤其是偏遠地區行動不便的人群。
當然也有網友對社區團購非常不滿,認為社區團購的質量堪憂,菜品個頭小,質量差。
有網友稱,“我在美團優選和多多優選買到了世界上最小的土豆,世界上最小的西紅柿,等,但價格是真便宜,回到了十年前的物價”。
但正如網友所說,讓商業的歸商業,社會福利的歸社會福利。美團優選要考慮的是商業利益,而不是社會福利。
美團優選不是第一個做不下去的社區團購。在美團優選之前,已經有十多家社區團購關閉。
2020年前后,在疫情的加持之下,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被各路資本追逐。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大廠不惜血本投入到社區團購。以至于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出現了僅次于團購網站的“百團大戰”的“社區團購大戰”。
但觀察君以為,疫情并不是商機,只是天時。天時不可能永遠都在。當疫情褪去,人們發現,比起手機下單,菜市場的人間煙火氣似乎更有吸引力。社區團購還因與小商小販爭利的問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以人民日報為首的官媒對互聯網大廠和資本發出“別只惦記幾捆白菜”的靈魂拷問。
從2024年開始,社區團購的狂潮落下,興盛優選、橙心優選、每日優鮮、十薈團、淘寶買菜、食享會等社區團購相繼關閉。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成為碩果僅存的兩家頭部社區團購玩家。
如今,美團優選也下線了,多多買菜自然獲勝。原本就占45%市場份額的多多買菜居然成了唯一一家全國性社區團購平臺。但是多多買菜的前景如何,或許也已經注定了。
社區團購還是門好生意嗎?觀察君以為,其實一直都不是一門好生意,只是碰巧遇到了上述提到的天時而已。
而且,主要消費者群體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預售+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帶有一定計劃性,而當今消費市場是即時零售的天下,人們甚至沒有耐心等待超過1個小時。
相比社區團購的價格敏感性,人們更愿意情緒消費。更何況,和即使零售的“萬物到家”相比,社區團購的消費項目就窄多了。
根據美團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年到2022年之間,美團新業務累計虧損777億元,優選業務規模從巔峰時期的千億級別縮減至700-800億元。美團在優選上長期未能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不得不關停。
互聯網賣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背后的倉儲、配送物流、團長傭金,還有手機端背后的流量運營團隊,都是高昂成本。與小商小販比起來,毫無成本優勢。靠補貼燒錢,根本無法長久。
資本對社區團購也從狂熱變成了理智。美團CEO王興在2021年時還頗有信心地說,這是5年甚至10年一遇的最佳機會。
然而到了2024年,王興不得不說,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
促成美團優選關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團要集中資源轉向即使零售了。美團的美團閃購和小象超市成為美團新的戰略中心。
接下來,美團和京東將在即時零售領域開展新一輪商戰。
美團優選的關停,簡直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縮影。四十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就沒有逃脫“發現風口+資本加入+補貼燒錢+泡沫破裂+行業洗牌”的發展規律。規模與效率、體驗與需求,一直是互聯網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變革引發的商業模式的變更,還是商業模式引領消費正生活習慣的變化。你們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