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機的“心臟”要是出了問題,那可是要命的事。全網都在熱議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造假,F22和F35這兩款明星戰機的推重比數據被扒出來,遠不如之前吹得那么神乎其神。
F22的推重比只有8一級,F35連7都不到,直接讓美國軍工的招牌蒙上了陰影。反過來,中國的渦扇15發動機,推重比實打實10.8,讓人不得不服。
美國發動機造假始末
F22和F35是美國空軍的門面,號稱全球最先進的五代機,靠的就是那兩顆“強勁的心臟”——普惠F119和F135發動機。
可最近,兩款發動機的性能數據被曝出摻了水分,推重比遠低于官方宣傳。推重比是發動機推力和重量比值的指標,直接決定戰斗機的機動性、速度和作戰能力。
先說F22的F119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F22超音速巡航和高機動性的核心支撐,官方宣傳推重比在9到10之間,吹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
可實際數據一出來,只有7.95,F22的高空高速性能打了折扣,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沒那么神乎其神。
再看F35的F135發動機,情況更拉胯。F35定位是多用途戰斗機,要能空戰、對地攻擊,還得垂直起降,官方宣稱F135推重比能到11。可實際測下來,F35A型號才6.35,F35B和C型號更慘,只有5.6左右。別說五代機了,連一些四代半戰機都比不過。尤其是F35B,多了垂直起降的風扇,重量上去了,推力卻沒跟上,性能直接被拖后腿。
為啥會摻水分?業內分析有幾個原因。一是為了軍費預算,數據吹得越牛,國會批錢越痛快;二是技術上確實有瓶頸,做到極限了還達不到預期,只能靠數字“美顏”。
美國空軍的真實戰力算是露了底。美國軍工幾十年的招牌,算是砸手里了。
中國渦扇15強勢崛起
除此之外,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勢頭猛,尤其是殲20的渦扇15發動機,直接成了一個鮮明對比。渦扇15的推重比實測達到10.8,不僅甩開F119和F135一大截。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工程師就扎進去了,啃下了高溫合金、單晶葉片、精密制造這些硬骨頭。多少年摸爬滾打,到2020年代初才終于量產,裝上殲20。
結果殲20的機動性、速度、隱身性能全線提升,作戰半徑也更廣了。
跟美國比起來,中國的路子更踏實。沒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宣傳,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突破。渦扇15的成功,不光是給殲20插上了翅膀,也讓中國空軍整體戰力蹭蹭上漲。
更關鍵的是,技術是自己搞出來的,從原材料到制造工藝,再到設計理念,全程自主創新?,F在渦扇15站穩了腳跟,下一代發動機也在研發中。
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還帶動了國際市場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咱們的軍工技術,想跟咱們合作。
從頂層設計到科研投入,再到產業配套,都是奔著自主創新去的。
全球軍工格局變遷
美國航空發動機造假,對全球軍工格局的影響可不小。
首先是信任危機,美國一直靠技術霸權壓人,現在自曝其短,盟友們心里自然打鼓。F35的采購計劃本來就爭議不斷,這下更多國家得掂量掂量了。
歐洲國家已經在考慮自己的六代機項目,中東國家也可能轉向其他供應商。美國空軍的威懾力,估計得掉好幾個檔次。
反過來,殲20的性能有目共睹,國際市場對中國的信心肯定會漲。這幾年,中俄在軍工領域配合得不錯,關系一直很穩,未來國際軍工合作的空間還很大。
技術競爭不能靠忽悠,數據造假遲早露餡。不過以美國現在的軍工體系,內耗不少,改革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靠的是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努力。渦扇15只是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硬核技術等著咱們去攻克。但前提是,技術是硬道理,誠信更不能丟。
未來,不管是渦扇15的量產,還是更先進的發動機研發,咱們都得保持這股勁。
美國航空發動機性能造假,暴露了他們軍工體系的短板,也給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提供了個對照。技術競爭,誰實誰虛,時間會證明一切。
從渦扇15到未來的六代機,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當,走得長遠。
從航空發動機到整個軍工體系,咱們都在加速趕超。技術在手,天下我有,只要踏實干下去,中國的天空會越來越寬廣。吹牛一時爽,露餡火葬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