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前不久使用B2“幽靈”戰略轟炸機突襲伊朗核設施的細節正在逐步被披露。日前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就發文稱,美國發起的“午夜之錘”行動,取得成功者背后離不開F22“猛禽”隱身戰機的支持。此次行動,美國空軍動用了大約125架各型飛機,其中包括7架B2“幽靈”戰略轟炸機,以及若干數量的F22“猛禽”、F35“閃電”、F15E“攻擊鷹”和F16“戰隼”戰機,一定數量的加油機、預警機、偵察機等作戰飛機,還有部分B2“幽靈”戰略轟炸機執行佯攻任務,從美國本土起飛飛往西太平洋。
這也是美軍史上B2“幽靈”戰略轟炸機最大規模的打擊行動。其中執行任務的核心B2,則從美國本土出發,共計攜帶14枚GBU-57/B巨型鉆地彈(一架兩枚),橫跨整個大西洋,單線航程超過13500公里,往返航程27000公里,飛行時長37個小時。這些B2“幽靈”戰略轟炸機的后勤保障由加油機提供,整個過程至少進行了5次加油。護航則由提前部署到中東的戰機提供,當B2“幽靈”戰略轟炸機抵達中東相關區域后,F22“猛禽”、F35“閃電”和F16“戰隼”戰機與之會合進入伊朗領空。其中充當先鋒的為F22“猛禽”隱身戰機,憑借優秀的隱身,監視、偵察和電磁壓制能力在前方開路。
主要作用是清除伊朗空域中的潛在威脅,探查是否有敵方飛機和地對空導彈系統,確保沒有伊朗戰斗機或防御力量攔截空襲編隊,并通過數據鏈與B2“幽靈”戰略轟炸機共享戰場態勢信息,減少無線電聯絡。保證B2“幽靈”戰略轟炸機能夠安全到達目標上空,不被伊朗防空部隊和戰機攔截,并完成攻擊任務。事后,美國空軍在報告中稱,伊朗的防空系統似乎沒有發現美軍的戰機編隊,或者說伊朗的雷達完全被壓制了,沒有探測到美軍的行動。
使得美軍整個行動過程非常順利,同時美軍在報告中還表示,如果沒有F22“猛禽”隱身戰機的支持,美軍的行動不可能如此順利,有被防空導彈和戰機攔截的風險。最終有6架B2“幽靈”戰略轟炸機在福爾多核設施投下了12枚GBU-57/B巨型鉆地彈,1架在納坦茲核設施投下了兩枚,還有水下核潛艇向伊斯法罕核設施發射了24枚“戰斧”巡航導彈。美軍宣稱成功摧毀伊朗最重要的福爾多核設施,伊朗方面也承認受損嚴重,從公開的衛星圖片顯示,福爾多核設施的頂部被12枚GBU-57/B巨型鉆地彈打出了6個大洞,美軍為了穿透該核設施,采用了多枚從一個位置連續攻擊的方案。
行動前美國評估認為,福爾多核設施的核心部分位于地下90米以上的深度,而一枚GBU-57/B巨型鉆地彈的最大打擊深度為60米左右,不足以穿透,只能采用兩枚或以上數量連續從一個位置打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很顯然美軍采用了這一方案,并取得成功。所以,美軍此次行動成功的關鍵在于F22“猛禽”隱身戰機,這也是美軍大規模空襲所慣用的作戰方式,要么依靠強大的隱身能力,要么依靠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和打擊能力,在前方為后續執行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開路,畢竟轟炸機飛目標大,機動能力差,且不具備反擊和自衛能力,一旦被攔截結局就是被擊落。
海灣戰爭也是采用此類戰術
當年的海灣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美軍為轟炸機開路,采用了隱身突防 、壓制敵防空+、聯合作戰 、精確制導 和全時空壓制的作戰方案,摧毀伊拉克的地面防空力量、雷達網、通信網,以及空軍戰機,以癱瘓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指揮系統和通信系統。以F117“夜鷹”隱身戰斗轟炸機、戰術電子戰飛機(如 EF-111、EA-6B)為核心率先突入巴格達等核心區進行開路,依托隱身優勢和電子戰優勢,攻擊伊拉克的攻擊高價值目標。第二梯隊的則由F-4G“野鼬鼠” 和F-16CJ來執行二次大規模壓制敵防空任務,并配合AGM-88 HARM 高速反輻射導彈,快速削弱伊拉克全境的地對空導彈和高射炮部隊。
地面威脅被掃除后,隨后大規模空襲則由B-52、F-15E和戰術打擊機來執行,并配合海軍的“戰斧”巡航導彈進行攻擊,以達到全面癱瘓伊拉克防空雷達、指揮中心、通信樞紐、機場、橋梁、彈藥庫、鐵路、港口的目的,并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使得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大約42天就宣告結束。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現代化戰爭的高效化,也標志著美軍“先制空、后制地、精準打擊、信息主導”的作戰模式全面成型。此次美國空軍為保障突襲伊朗核設施也采用了這種戰術,不過美軍的目標只是伊朗的核設施,并未大規模進行空襲,但也展示出了美國的隱身化、信息化和電子化作戰的優勢。
中國需要采用的防御手段,以及攔截和反擊實力
對于中國來說,一旦與美軍爆發軍事沖突也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首先謹防的是被美軍的F22“猛禽”隱身戰機和F35“閃電”隱身戰機穿透,以及美軍電子戰機的壓制,這是美軍能夠突襲的關鍵。一旦成功攔截美軍的隱身戰機和電子戰機,沒有能突破中國防空火力網的情況下,美軍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就不可能深入中國境內執行打擊和轟炸任務。所以,攔截隱身戰機和電子戰機顯得尤為重要,這些飛機是開路的先鋒,一旦得逞將轟炸機肆無忌憚地的進入他國執行轟炸任務,打擊己方的重要目標。但現如今的中國不是伊朗和當年的伊拉克,美軍戰機要想突破中國的防空網絕非易事。
首先,中國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雷達網,可覆蓋全球8000公里以內的空域,就像中國雷達專家賁德院士講的中國雷達可以看清8000公里距離上一個非常小的目標,可以從中國東北覆蓋到美國本土,美軍的一舉一動都能夠監視得到,特別是大規模行動時。加上中國近些年相繼發展并部署了JY-26“天眼”雷達、SLC-7 、LC-2V / YLC-2E等一系列反雷達系統,探測距離從幾百公里覆蓋到上千公里,只要美軍的隱身戰機出現在距離中國上千公里上就能夠被發現,幾乎覆蓋美軍在韓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地的軍事基地,覆蓋范圍超過F22“猛禽”和F35“閃電”的作戰半徑。另外,中國還有可以靈活機動部署的空警500等預警機,該預警機也具備反隱身能力,覆蓋范圍進一步延伸。
除此之外,美軍隱身戰機要想突破中國防空網,就目前而言至少要經過4層攔截網,第一層是中國的殲20“威龍”和殲35等戰機組成的空中作戰力量,覆蓋中國沿海一線上千公里的距離,作為同代機,F22“猛禽”和F35“閃電”想必不會有什么優勢,而且中國依托本土進行作戰,雷達覆蓋范圍更廣。第二層是紅旗9和紅旗19遠程防空系統,攔截距離200公里到500公里,配合反隱身雷達使用,可攔截美軍隱身戰機。第三層為紅旗16中程防空系統,覆蓋范圍100公里左右,用于保護重要目標和設施。第四層為靈活部署的海軍艦艇,航母戰斗群等,052D和055型驅逐艦搭載的雷達系統同樣具備反隱身能力,配合海紅旗9和航母艦載機可以在海上進行機動攔截。
殲20
另外,中國還在構建起第五層攔截網,其新一代空警3000戰略預警機已在試飛中,殲36第六代戰機也在試飛當中,一旦這兩款飛機服役,中國的攔截半徑將延伸到距離沿海一線2000公里以上。同時,這些年中國也在加快太空預警衛星、情報衛星和偵察衛星的建設,以及電子戰裝備的建設,可對美軍的作戰飛機、艦艇、導彈等進行監測預警和干擾。美國要想突破中國的防空網絕非易事,而且美軍駐亞太的所有軍事基地均暴露在中國火箭軍的打擊下,一旦爆發沖突美軍駐亞太軍事基地將第一個遭到打擊,包括關島基地,航母戰斗群也在火箭軍的打擊范圍內。
殲36
火箭軍
美軍駐亞太的軍事基地一旦被摧毀,美軍就失去了在亞太與中國作戰的跳板,更不要說突防了,就連自保都變得困難。所以,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迅速崛起,美軍現在應該重點考慮的是亞太軍事基地的生存,恐怕不是研究如何突破中國防空網了。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025年6月29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