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們享受著線上購書的便捷時,會誤以為古人與書籍的相遇充滿艱辛。實則翻閱史料會發現,從街巷林立的書坊到集市熙攘的書攤再到河岸云集的書船,古人以多元的購書方式,構筑起一座座知識的橋梁。現代書店的琳瑯滿目、集市書展的淘書樂趣、移動書店的人文情懷,都能在千百年前古人的購書日常中找到蹤跡。
讓我們走入車馬慢行的年代,一睹古人買書圖景。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1
街巷書肆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書籍零售商鋪,在古代也稱書肆(坊),是古人獲取圖書最為穩定的場所,包括刻(抄)售合一的圖書貿易商鋪以及單一的圖書貿易商鋪。如晚唐時期的杭州城,尤其是從眾安橋到浣紗河、棚橋一帶書坊林立,這些民間作坊就是以“前店后廠”的模式經營,自印自銷、刻售兼營、亦工亦商。
到了明清時期,因書肆書坊眾多且集中,不少地區形成了書坊街和書攤區。如清代北京慈仁寺書攤區、北京琉璃廠書肆街、南京夫子廟書肆區等。藏書家胡應麟曾評價金陵書肆“擅名文獻,刻本至多,巨帙類書,咸薈萃焉。”(《少室山房筆叢》)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中的蘇州城集賢堂書坊
為了更好地招攬消費者,這些商鋪盡可能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如清代福州南后街的書鋪,“看書、購書悉聽尊便,甚至備有筆硯供熟客抄錄”(《福建書業史——建本發展軌跡考》)。清代的書肆(坊)人員還廣泛采取送書上門、郵寄等服務。一些書肆(坊)也會跟隨人群的移動軌跡開展流動售書業務。
除了專營圖書的書肆(坊),一些售賣文物古玩、文房四寶乃至香燭紙馬的雜貨鋪也兼營圖書零售。這些店鋪在古代又叫做“星貨鋪”,它們遍布城市和鄉村,甚至一些極偏遠的地方也有分布。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2
集市、考市等淘書地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我國古代集市貿易歷史悠久,西漢長安的“槐市”是最早的圖書貿易集市,每月朔望開市。古人既可以到專門的圖書流通集市如明代建陽“每月以一、六日集”(《建陽縣志》)的崇化里書坊求購心儀典籍,亦可在兼售圖書的綜合性集市淘書。
綜合性集市如北宋開封相國寺集市,“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東京夢華錄》)。根據記載,李清照、歐陽修、蘇軾等宋代大文人都曾在相國寺淘寶。康熙年間,每逢過年,在北京琉璃廠一帶也會舉辦集市,以經營書籍、字畫、古玩文物、筆墨紙硯等為主,被稱為“文市”。時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林則徐在1816年正月初七和正月十三的日記中分別寫道,“上午剃頭,赴琉璃廠,晚回”;“上午觀廠,晚回”。早出晚歸,一逛一整天,琉璃廠書攤對讀書人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集市面貌
考市則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下誕生的特有的圖書貿易方式,每逢鄉試、府試,都有大量書商云集考場附近。這些書商或“稅民舍于場前”,或搭一個簡易書棚,或在空地上擺一個書攤,形成一個繁榮的圖書市場。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3
走街串巷的貨擔郎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唐朝時期,城鄉間已有行商貨郎采用“挨戶叫賣”的方式進行交易。步入兩宋,各式各樣的唱賣貨郎變得極為常見,他們在銷售其他貨物時也兼售圖書,所售圖書一般為通俗性讀物,如戲曲唱本等。一些從故家大戶散出的善本、稿本偶爾也會落入貨擔郎手中,如明代學者陳繼儒曾在貨擔郎手中買到明代另一位學者王世貞的著作抄本。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宋代貨擔郎形象,南宋宮廷畫師李嵩《市擔嬰戲》(局部)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4
江南水鄉的書船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明代江南地區的書船尤具創新性,書商將船載滿時新刻本,沿運河停靠碼頭。著名藏書家毛晉曾在門上貼出告示說“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錢,每葉出二百;有以舊抄本至者,每葉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于是湖州書舶云集于七星橋毛氏之門矣”(《汲古閣主人小傳》)。毛晉求購善本,湖州書舶聞風而至。根據記載,湖州織里一鄉的居民多以販賣圖書為業,他們消息靈通,逐利而行,他們的書船幾乎無遠不屆。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清·徐揚《姑蘇繁華圖》中的碼頭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5
政府行政渠道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自從五代馮道校刻九經以來,幾乎歷代政府都利用各級行政部門進行圖書發行。其所發行的圖書,一般都是國子監或內府刻本。如北宋國子監曾“朝旨開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賣,并每節鎮各十部,余州各五部。”(《書林清話》)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明萬歷十六年(1588)
南京國子監刻本《陳書》
中央政府除了通過各級行政部門銷售圖書外,還常常將樣書頒發到各地,令各地政府翻刻,并允許士人坊賈前去刷印。清代初年由皇帝下令纂修的《周易折中》《尚書匯纂》《詩經匯纂》等書就曾頒布到各直隸省令其翻刻,同時允許士子刷印并招募書商刷印發行。借此,古人可以獲取到校勘精湛的國子監或內府刻本。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06
親友“代購”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古代購書指南:古人去哪兒買書?
利用親戚、朋友等人際關系渠道是古人獲取圖書較為隱秘的一種方式。如清代李鶴年在給崇文書局主持人胡鳳丹的一封信中曾提到 “閣下所刻之書板紙皆勝蘇省,誠為至寶。現友人見者咸欲備價托售。弟屬匯取二百部,將錢籌齊,再為函請閣下刷印。”意思是由于崇文書局刻的書質量較高,李鶴年周圍的朋友都托他代為購買。可見在李鶴年周圍已形成了一個志趣相投的讀者群,他們之間的關系經常起到圖書發行渠道的作用。
這些看似樸拙的圖書貿易方式,實則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碼——即便在信息閉塞的年代,知識的火種仍能借商賈之舟、貨郎之擔、鬧市之坊,悄然播撒于各地。
今天送書上門的便捷服務,就如同清代書肆的伙計奔走于街巷;考市旁的臨時書攤,也與當下考試季校門口教輔書的熱賣如出一轍,而收到新書快遞的喜悅與期盼,也與江南書生守候書船的心境遙相呼應。時光流轉,載體更迭,唯有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始終如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