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節(jié)來臨之際,周恩來總理侄子周秉鈞偕夫人劉軍鷹專程赴重慶紅巖公墓祭奠革命先輩。中國蕭軍研究會紅色文化研究院常務(wù)副院長、東莞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基地負責人韓銀山陪同祭掃。
蒼松掩映下的紅巖公墓莊嚴肅穆,這里長眠著抗戰(zhàn)時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工作的15位革命者及家屬,包括周恩來父親周懋臣與鄧穎超母親楊振德。周秉鈞夫婦向漢白玉墓室敬獻鮮花、肅立鞠躬,深切緬懷先輩事跡。
這座見證歷史的公墓歷經(jīng)三次遷建:1958年周恩來親自指示將原墓火化深埋;1984年重慶市政府重建于紅巖村;2017年修繕后成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墓園弧形石壁上鐫刻的安葬者生平,無聲訴說著共產(chǎn)黨人在民族危亡時刻的忠誠擔當。
"祖父病逝時,伯父周恩來剛做完手術(shù)。"周秉鈞動情追憶,"董必武同志決定暫緩告知噩耗,體現(xiàn)革命者舍小家為大局的崇高境界。"他撫觸著墓壁銘文表示,紅巖精神是百年大黨的精神豐碑,先輩們"以信仰鑄就黨的錚錚脊梁"。
韓銀山副院長強調(diào),此次祭掃正值黨的生日前夕,具有特殊教育意義:"我們將深化紅巖精神研究,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dǎo)干部群眾學史明理、崇德力行。"據(jù)悉,東莞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已將紅巖故事納入核心課程,年培訓學員超萬人次。
青山埋忠骨,精神照千秋。周總理親屬的深情祭奠,不僅是對親人的追思,更是對紅巖精神的時代傳承。這座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墓園,將持續(xù)激勵后人不忘初心,在新征程上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