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暑有點“夜貓子”脾氣。2025年7月7日凌晨4點04分,太陽到了黃經105度。這時候,農歷六月十三的小暑才正式“報到”。
老輩人管這叫“夜晚小暑”——交節在18點到次日6點間。農諺說“夜晚小暑熱死牛”,聽著嚇人,其實是說熱得邪乎。
可這熱,對莊稼是福還是禍?
早稻灌漿后期,玉米抽雄吐絲,棉花正結鈴。這些作物要25℃以上高溫,花粉才活躍,不然空癟粒多。
小暑熱,光合作用強,葉片能多攢有機物。
根系也會扎得深,后期抗旱更有底氣。但熱過了頭,“熱害”就來了——葉子打蔫,果子曬焦。
今年是“月中小暑”,農歷六月中旬交節。老話說“月頭小暑大雨傾盆,月中小暑風調雨順”。
風調雨順是好,可“夜晚小暑”又說要熱,這矛盾不?
農諺是老輩人看天吃飯的經驗,得結合著看。“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雨水這時候金貴得很。
土壤水分蒸發快,莊稼渴得很,一場雨能救半季苗。可要是光熱沒雨,伏旱一來,地都能裂開口子。
今年小暑交節在凌晨,農諺說“熱得狠”,雨水咋走?
有人翻老黃歷:“小暑雨打頭,莊稼喝個夠”“小暑晴如火,三伏田開裂”。
宜雨不宜晴,是老輩人總結的“潛規則”。
但農諺有地域,北方和南方,說法可能不一樣。
河北種玉米的老張頭說:“前年小暑晴,伏天旱得井都干。”河南種棉花的李嬸子講:“去年小暑下透雨,秋棉白得像云朵。”今年到底是雨多還是熱多?
地里的苗最知道。農民得做兩手準備:防熱,也防旱。熱天要早晚澆地,別大中午灌,地溫驟降傷根。
可以搭遮陽網,給辣椒、茄子這些“怕曬”的擋擋光。
旱天得查墑情,土干到3厘米深,趕緊引水澆。葉面噴點磷酸二氫鉀,莊稼能扛點旱。人也得防中暑,別大中午下田,帶壺綠豆湯。
“心靜自然涼”,這話有道理,急火攻心更容易熱暈。可老輩人說“六月弗熱,五谷不結”,該熱不熱也麻煩。去年小暑涼颼颼,玉米授粉差,一畝少收百把斤。
今年要是熱得猛,莊稼長得壯,秋糧有望多打糧。但熱歸熱,得有雨配合,光熱沒雨是空歡喜。農諺是參考,具體還得看天臉色,看地里苗情。
您家地里種的啥?
今年小暑準備咋應對?關注我,后續天氣變化和田間管理招兒,接著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