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在回憶錄中吐露的“當年并不想歸還香港,甚至考慮過發動戰爭”這一驚人之語,如同一顆歷史的重磅炸彈,讓我們重新審視那段風起云涌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歲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香港回歸背后的復雜博弈與歷史必然。
撒切爾夫人,這位在英國政壇叱咤風云的“鐵娘子”,懷揣著大英帝國往昔的“輝煌舊夢”,妄圖在香港問題上延續殖民統治的余威。在她的思維里,香港似乎依舊是英國可以長期掌控的“海外領地”,她的“戰爭設想”,是殖民主義者不愿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后瘋狂掙扎,是對中國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公然挑釁。她或許以為,憑借英國曾經的“日不落”榮光和軍事威懾,能夠迫使中國在香港問題上做出讓步。
然而,撒切爾夫人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自近代以來,中國飽經列強欺凌,香港的割讓是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傷痛。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讓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人民早已站起來,挺直了脊梁,絕不可能再容忍任何形式的殖民統治。鄧小平同志擲地有聲地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边@簡短而有力的話語,如同定海神針,彰顯了中國在香港問題上毫不動搖的原則立場。
從國際關系的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殖民體系早已土崩瓦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英國若為了繼續霸占香港而發動戰爭,無疑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在全球大勢面前,撒切爾夫人的“戰爭幻想”不過是一場脫離現實的鬧劇。而且,當時的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其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也難以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海外戰爭。
撒切爾夫人“考慮發動戰爭”的想法,也反映出英國在殖民利益面前的自私與短視。他們只看到了香港在經濟、戰略等方面對英國的利益,卻忽視了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忽視了香港與祖國大陸血脈相連的深厚情感。這種狹隘的利益觀,注定了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的失敗。
香港回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它標志著中國洗刷了百年國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時,香港回歸后的繁榮穩定,“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可行性。撒切爾夫人的“戰爭狂想”終究只能成為歷史的笑談,而香港回歸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一座不朽的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