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崗課賽證”融通改革,
近日,衛生健康學院
通過開展“中醫適宜技術科普講座”
“血型檢測”等特色實踐活動
搭建起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育人平臺
有效提升學生臨床思維與實操能力
“傳承國粹技藝,賦能健康未來”
中醫適宜技術科普講座
本次活動聚焦刮痧、耳穴、拔罐三大傳統療法,吸引50余名學生參與。康復專業陶念老師通過講解、操作演示與現場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員們深入領略中醫文化的科學內涵與實踐價值。
講座伊始,陶老師以“中醫適宜技術的現代應用”為切入點,系統解析耳穴、刮痧、拔罐的核心原理與操作規范。
為深化理論認知,現場設置沉浸式互動體驗環節。中康專業學生體驗耳穴貼壓,感受酸脹感沿經絡傳導的獨特效果,直言“穴位如鑰”的奧妙令人震撼。
實訓室內,學生們兩兩分組模擬操作,從消毒到手法調整全程嚴謹細致,大屏幕同步多角度演示技術要點,強化細節記憶。陶老師全程督導,結合臨床案例警示操作禁忌:凝血功能障礙者慎用耳穴療法,刮痧需避開皮膚破潰部位,拔罐嚴禁用于高熱患者。這些貼近臨床的細節講解,讓在場學生深刻體會到中醫技術“安全即生命線”的職業準則。
在刮痧環節,陶老師對比不同材質刮痧板的特性,闡釋“以通為補”的核心理念,詳細演示感冒初起、肩頸僵硬的規范流程,反復叮囑需密切觀察患者反應以規避暈刮風險。
談及拔罐技術時,她以風濕性關節炎為例,借助人體解剖模型拆解留罐、閃罐的差異化應用,強調“辨癥選罐”的重要性,并嚴令禁止高熱患者使用。
活動引發熱烈反響,中康專業學生吳小薇表示:“傳統療法并非玄學,其科學性與實用性令人耳目一新,未來將把所學內容融入實訓課程,為技能大賽蓄力。”
衛生健康學院副院長王振輝總結指出,此次活動是衛生健康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的生動實踐,通過“講-演-練”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學生臨床思維與實操能力。衛生健康學院將持續推動中醫技術進課堂、進社區,助力傳統醫學在新時代煥發活力,為健康中國建設輸送兼具技藝與情懷的高素質人才。
這場別開生面的中醫技術科普活動,不僅是一堂生動的專業實訓課,更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的精彩縮影。希望康大學子在守護生命健康的征途中傳承國粹精華,為新時代健康事業書寫杏林匠才的榮光!
揭秘血液密碼-血型檢測
活動聚焦臨床檢驗核心技能,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學生血型檢測能力,深化健康管理意識,為培養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活動籌備階段,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團隊與學生骨干協同發力。從科普視頻制作到試劑耗材準備,從安全預案制定到場地布置,全程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理念。實訓樓教室內,采血針、血型試劑等物資有序陳列,彰顯“技能為基、安全為先”的職業準則。
活動分為科普教學、實操演練、調研反饋三大環節。教師通過趣味短視頻導入ABO及Rh血型系統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熱情。
隨后,現場演示血型檢測標準流程,指導學生完成指尖采血、血清滴加、凝集反應觀察等操作。學生兩人一組,嚴格遵循無菌規范,精準完成血型判定。
一位參與學生表示:“親手操作讓我體會到,毫厘誤差可能影響檢測結果,嚴謹是檢驗人的生命線。”
活動不僅覆蓋技能訓練,更融入公益理念。學生在檢測自身血型的同時,學習血型與疾病關聯、輸血安全等知識,強化“檢驗守護生命”的職業信念。活動后,通過線上調研收集反饋,超95%參與者表示“技能提升顯著,健康管理意識增強”。
未來,衛生健康學院將持續拓展技能節活動內涵,以“一技在手”的底氣賦能學子職業發展,為醫學檢驗行業輸送更多“技術精、素養高、敢擔當”的新生力量!
文字 | 衛生健康學院
圖片 | 衛生健康學院、康大傳媒中心伍煒君、郭旭濱
編輯 | 康大傳媒中心 王欣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