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區門口,居民和商戶因為停車問題吵起來了”“某路靠近某店處,井蓋有松動”“某樓棟內,樓道堆物挺多”……在虹口區北外灘街道,走街串巷的騎手志愿者正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也讓“街區牽頭、騎手吹哨、網格接單”的治理新循環高效運轉。
近日,北外灘“騎新守護”計劃項目發布會在白玉蘭廣場舉行。首批騎手志愿者代表獲頒“網格觀察員”聘書,北外灘“暖新地圖”同日發布。
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遞外賣騎手是最敏銳的“網格哨兵”,是社區安全的“移動探頭”,能夠讓問題發現得更早、處置得更快。無論是飛線充電、樓道堆物,還是店招破損、公共充電柜線路裸露,這些藏在城市角落的安全隱患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最初,在企業的鼓勵下,騎手們會自發在微信群中上報街面上發現的安全隱患、治理線索。街道社工辦、第三綜合網格黨支部、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由此探索建立“街區牽頭、騎手吹哨、網格接單”的治理新循環,建起騎手志愿者服務隊,成為網格治理的一員。這也是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引擎,通過延伸治理主體、搭建參與平臺、完善激勵機制,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徑。隨著此次“騎新守護”計劃的發布,將推動越來越多服務對象向治理力量轉化,將以多元共治實現“未訴先辦”,提升基層治理的精細度和效能。
現場,美團站點負責人鄧必勇等騎手志愿者獲頒“網格觀察員”聘書。鄧必勇說,從去年起,提籃橋歷史風貌街區黨支部每逢傳統節日,就召集騎手舉辦特色主題黨日活動。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是街區黨支部聯合郵儲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黨支部的中秋活動,在真誠的互動、實在的關懷之下,100多位騎手迅速加入了“騎新協力”微信群。而騎手們的心,也慢慢向黨支部靠攏了,感覺找到了“家”。這份歸屬感,也激發騎手發揮自身所長,在送餐途中留意安全隱患、社情民意。而每一次巡查上報,每一次看到問題得到快速響應和解決,也讓騎手們真切感受到“隨手拍、及時報”這份“舉手之勞”的巨大價值。“我們將繼續主動對接網格,用日夜不停的腳步,丈量守護社區安全的責任,當好網格的‘移動安全眼’。”
北外灘社區基金會圍繞對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開展關懷與激勵深度融合的“暖新”服務項目,繪制“暖新地圖”,將活動打卡、志愿服務轉化為可兌換的“治理積分”,構建起“需求收集——服務供給——反饋閉環”的關愛體系。此次發布的北外灘“暖新地圖”,共納入暖新聯盟商戶和服務點位共48處,涵蓋電動車充電、餐飲、維修、超市、就業服務、戶外職工休息站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