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熏風為城市的夜色披上了一件紗衣。頂著滿天繁星,乘著萬家燈火,俯仰盤旋的戰斗機上,卻再沒有了那個年輕矯健的身影。
2010年,駐濟南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馮思廣駕駛飛機時遭遇發動機空中停車,為避免飛機墜落城區。
馮思廣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同機飛行員張德山一起果斷改變飛行軌跡,自己卻因錯過跳傘最佳時機,把28歲的生命永遠融入了神州無垠的夜空。
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的馮思廣,2005年招飛入伍,是空軍為數不多的“雙學士”飛行員,這個“80后”的天之驕子,聰穎,帥氣,陽光,當飛行員的夢想十分強烈。
高考那年,他做出一個令家人和同學震驚的決定:“參加招飛,當飛行員”。
馮思廣家境貧困,父母靠著五畝薄田供他和姐姐讀書,姐弟倆雙雙考入了大學,是靠著7萬元助學貸款完成大學學業的。
招飛五年以來,馮思廣每月開銷不超過100元,只買點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工資全部寄回老家,讓父母償還讀書欠下的債務,平時生活,他能省就省,一雙涼鞋穿了四年,別人喝水用保溫杯,他一直用的一個破舊的塑料杯。
2010年5月6日晚上,空軍駐濟南航空某師飛行員馮思廣和張德山進行夜間飛行訓練。
21時30分,他們駕駛飛機第二次著陸連續起飛,在爬升至高度約50米處時,飛機發動機聲音驟然減小,推力迅速下降,后艙飛行員張德山立即作出判斷并向地面報告:“我停車了。”
塔臺指揮員,師參謀長沈樹范果斷發出指令:“跳傘!跳傘!”
當時,飛機前下方不遠處是大片民宅和繁華的夜市,人群熙攘,燈火通明,如果立即跳傘,飛機必將在居民區內墜毀,后果不堪設想。
生死關頭,馮思廣和張德山只有一個念頭,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他們沒有立即跳傘,而是不約而同地前推駕駛桿,將飛機由仰角12.3度迅速推至俯角9.8度,看到飛行軌跡已經避開居民區,才實施了跳傘,飛參記錄顯示,飛行員跳傘之前,駕駛桿前推44毫米,由此改變了飛行軌跡。
按照這型飛機座椅彈射程序,后艙先于前艙1.1秒彈射,就在這1.1秒之間,先行跳出的后艙飛行員張德山跳傘成功。
當飛機前艙飛行員馮思廣實施跳傘時,戰機高度已驟降至 32 米,俯角增大至 16 度。由于彈射時高度過低,座椅彈出后降落傘尚未完全張開,他便不幸墜地,最終壯烈犧牲。
從停車到彈射,只有短短5秒。作為一名只有2年飛行經驗的年輕飛行員,面臨如此危急的時刻,第一種可能的反應是陷入慌亂,大腦一片空白;第二種反應,是在求生的欲望下立即棄機跳傘,甚至向后拉一桿,利用飛機的余速增大飛機仰角,從而增大跳傘的成功率。
許多人不知道,飛機的墜落點與附近的居民區直線距離僅僅230米,附近有村莊,賓館,工廠,市場,物流站,這座城市常住人口有 4000 多人,倘若沒有馮思廣與張德山的妥善處置,這里或許會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
然而,三級飛行員馮思廣在此時與一級飛行員張德山一起,做出了第三種最危險、最沉著、也是最英勇的抉擇。“十分可貴,十分難得。”張德山說著,豎起了拇指。
生死關頭,容不得片刻的猶豫、權衡與遲疑,一瞬間宛如下意識的一次推桿,來自扎根于內心、溶入進血液的責任感與價值觀。馮思廣的領導與戰友聽聞噩耗,悲痛之余卻不禁點頭:“這是思廣的作風,他有這樣的壯舉,我們不意外,能想象。”
三個月前,馮思廣無比敬愛的爺爺離世了。為了不影響他安心投入訓練,家人始終將此事隱瞞。直到馮思廣追悼會當天,家人才發現,這一天恰好是爺爺去世的 “百日” 之期。
馮思廣的事跡感動了全中國,他被空軍記為一等功,還被追授“紅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馮思廣和張德山能獲評2010感動濟南年度人物,是地方群眾對他們的厚愛和褒獎,作為他們的戰友,我們感到很欣慰和自豪。”濟南空軍航空兵某部政治處主任胡志標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2010年5月12日,馮思廣的葬禮在山東省荏平縣烈士陵園舉行。
他的妻子田文君泣不成聲,給司令員敬了兩個禮。
馮思廣與空軍某站醫師田文君于 2009 年 8 月喜結連理,領取結婚證,此后,二人多次籌備婚禮,卻因馮思廣全身心投入改裝訓練,婚期一再推遲。
5 月 10 日上午的追悼會上,田文君懷著悲痛與堅定,以她和馮思廣的名義,向濟空司令員劉忠興中將鄭重敬了兩個軍禮。
她顫抖的右手久久懸在額旁,滿含熱淚哽咽道:“請司令員為我們見證,今天就是我和思廣的婚禮。今生嫁給他,我從未后悔。往后,我定會替他照顧好父母,讓他在天堂安心無憂……”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英雄,不是只有電視里那種萬眾矚目的人才是英雄,一個普通的人只要做了不普通的好事那他就是英雄,而馮思廣只是一名普通的飛行員,卻在1.1秒內救了濟南4000人的命。
而他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28歲,戰友張德山告訴記者,跳傘受傷后,經過5個多月的治療和康復訓練,他于2010年10月底準備重返藍天,至今已經安全飛行了30多個小時。
他堅定地說:“只要部隊需要,身體許可,我就會繼續飛下去!”
張德山堅定地說,他已經是一名副師級的飛行員了,有人勸他2轉業到地方清閑一下,但他覺得國家和部隊培養一個飛行員不容易,他要把自己的經驗傳給年輕的飛行員。
不僅是馮思廣,中國涌現出無數個年輕的英雄,在中印邊境沖突中,造成了四名英雄犧牲。
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年僅18歲的陳祥榕,在突入重圍救營長中犧牲,年僅18歲。
營長陳紅軍,戰士肖思遠都戰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冷的河水之中。
他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