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過窗臺,視力有些障礙的女孩,正用纖細的手指輕輕撫過蝶翼的每一條脈絡,如同閱讀盲文般感受著自然的紋路。
"再往左2毫米...對,就是這里。"6月28日,在重慶高新區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21歲的大四畢業生朱嘉程輕輕地提醒著正在手工制作的團隊伙伴們。
“我們工作室的團隊成員都是殘障人士,他們有的視聽障礙,有的是腦癱自閉,有的手腳殘疾,但是他們對大自然的渴望,對藝術的喜歡,都是獨一無二的。”朱嘉程說。
殘障人群的“蝴蝶夢”
六月驪歌漸起,高校的畢業生們背上行囊,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在重慶高新區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21歲的朱嘉程,成立蝶嘉文創工作室,組建起了一個“特殊”的團隊。他們將專業養殖場提供的蝴蝶、昆蟲等生物,制作成標本,并與藝術畫作相結合,成為手工藝術品,向全世界展出售賣。
在工作室的標本制作臺上,視障人士劉阿姨能通過觸覺分辨鳳蝶與粉蝶的翅脈差異,腦癱少年果果在透明燈罩下打造一個昆蟲童話,腿部殘疾的小謝,手特別靈巧,制作標本也非常快。
▲朱嘉程制作的蝴蝶標本。受訪方供圖
“我是聽力不好,眼睛也模糊,以前是在工廠流水線做器件,這兩年工廠效益不好,我就來到了小朱這里,他讓我們看到很多好看的花草樹木,蝴蝶昆蟲,又教我們怎么做標本,自己也學了一門手藝。”五十歲的劉阿姨談到自己現在的工作,總是欣慰地笑。
自失業待業之后,心中苦悶不已,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了解到蝶嘉文創工作室可以招募殘障人士做手工,她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這里。“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做和藝術相關的事情,看到這些美麗的蝴蝶,總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生活永遠都有可能性。”劉阿姨說道。
為了讓這些特殊的朋友們更好地兼顧生活和工作,蝶嘉文創工作室采用靈活辦公方式,可以在辦公室做,也可以帶回家,做好之后統一在工作室檢查核算,按件計費,當天結賬。
目前,蝶嘉文創工作室已聚集殘障人士30余名,他們制作的蝴蝶文創藝術品,通過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平臺,鏈接跨境電商平臺,售賣到世界各地,讓中國自然之美,傳遞到世界。更值得一提的是,產品的80%利潤,分給殘障人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讓他們解決生計難題,養家糊口,又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我們一起出發,把‘蝴蝶夢’,把森林的氣息帶給更多人。”朱嘉程如是說。
自然守護者的相遇:
一老一少跨越時代的共同守護
“動植物標本,對生物學教育和科學普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真正能扎根山間自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標本爺爺”唐安科說道。
“標本爺爺”退休前是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實驗員,至今與標本已經打了40多年交道,所以被很多人稱作“標本爺爺”。
▲球須刺蛾。受訪方供圖
如今,在朱嘉程的小攤上,常常能偶遇“標本爺爺”在線擺攤。“因為很喜歡往山里面鉆,福建的山里面有很多云貴川看不到的昆蟲品類。所以我小學的時候,就通過QQ群,將我自己做的昆蟲標本,賣給了唐爺爺。”朱嘉程說道。
而這一場網絡的奇遇,卻沒想到在十多年后,無意間實現了“網絡和現實的跨越”。大學時期,朱嘉程在大學城擺攤,“當我的‘獨家標本’在小攤售賣時,就吸引了唐爺爺的到來。”
“他的標本功底很扎實,和我們傳統標本不一樣的是,現在他們會將大自然的動植物與畫作相結合,實現科普與藝術的融合,這就是年輕人的創新和生命力。”唐安科說道。
而從那次偶遇以后,朱嘉程就成了“標本爺爺”家里的常客,學習“私家課程”。“唐爺爺很親切,以前我是自己在大自然探索,根據網上的知識自己琢磨,在唐爺爺這里,我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也從以前‘抓蟲愛好’到‘自然科普’的轉變。”
▲唐安科家中場景。雷鍵 攝
科學城“標本爺爺”家中藏著6000多件“活”的動植物!
“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有想法,有干勁,只是還缺少一點時間的沉淀。所以,我也想盡我的所能,把我對于自然的理解、感悟,以及一些自己探索出來的技術,全無保留地教給他們,希望他們能繼續做大自然的守衛者。”“標本爺爺”唐安科看著正在做標本的朱嘉程說道。
把“森林”搬進城市
青春自有色彩
清晨五點,重慶師范大學后山,晨霧還未散盡,朱嘉程已經踩著露水鉆進密林。他的目光鎖定在一只振翅的粉蝶上,當蝴蝶停駐在葉片上的瞬間,他舉起相機,快門聲驚落了葉片上一顆晶瑩的露珠。
▲蝴蝶。受訪方供圖
這個背包里總裝著昆蟲觀察盒、標本夾和舊筆記本的年輕人,他的足跡遍布福建、貴州、江西、臺灣等地的多個自然保護區,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巴布亞新幾內亞各國友人結伴而行,記錄下上千種昆蟲生態影像,仿佛正在制作一本寫給大自然的浪漫情書。
2023年的夏天,朱嘉程把自己平時做的標本,嘗試著在街邊賣賣看看,小攤上寶石藍的閃蝶標本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客人,往來的小朋友看著天牛標本愛不釋手,他突然發現,城市離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他可以把“森林”搬進城市,把大自然的美麗傳遞給渴望泥土的人。
“從大二開始,我就在街邊擺攤,在大三的時候,依托高新區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成立工作室。如果說新農人是把鄉村的產品提升產能,那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蝴蝶的美麗、昆蟲的生命力,用另一種方式展現,將動植物的美麗定格,將大自然的故事,鄉村的質樸,訴說給遠方。”朱嘉程說道。
將蝴蝶翅膀做成項鏈耳墜,大蠶蛾與川美的畫交相輝映,“標本瓶”里,森林的綠葉,山間的樹木,巖石中的獨角仙,都成為一道來自大自然獨特的風景,讓大自然的敘事重新有了生命力。
“看著標本瓶里面永不凋零的春天,我好像找到了呼吸的縫隙。”一位患有抑郁癥的網友,在看到了他們的直播后,留言說道。
在“躺平”“內卷”等詞匯泛濫的當下,朱嘉程的追蝶路,只是當代大學生書寫人生畫卷的一個縮影。青春的光芒,從來不在隨波逐流中閃耀,而在忠于熱愛的路途上綻放。就像蝴蝶從不計算飛行里程,它只是聽從風的召喚,卻因此改變了整個山谷的顏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