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發生。,按照立即釋放被捕之愛國將領之規定,打開了國民黨陜西省監獄,營救出被關押的革命同志。其中有中共地下黨員、紅軍戰士,也有思想進步的革命知識分子。有鬢眉雪染的知識名流,有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青年記者、編輯,有短發齊耳豆蔻年華的大專院校學生,也有橫眉對敵堅貞不屈從事工人運動的革命先驅。
1936年12月12日
12月16日
時值深冬,風冷如箭,大雪紛揚,地裹銀裝。這些同志仍穿著破褸的單衣,由于身體受到嚴重摧殘,難以挨熬冰天雪地的侵襲。當監獄罪惡的鐵門被打開以后,難友們冷得渾身哆嗦,激動得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負責接管國民黨中央通訊社陜西分社廣播電臺的宋綺云以西安新聞記者救國會執行委員身分與開獄負責人一起,砸開政治犯們的腳鐐和手銬。上午10時,當獄門的鐵鎖被打開時,政治犯們蜂擁而來,撲向開釋同志們的懷里,他們一個個拉著宋綺云等人的手,興奮得淚流滿面,眾口同聲地對開獄人員感謝道:“我們終于被營救釋放了,感謝黨的政策的偉大英明!”有的難友揮著枯瘦干癟的雙手,拖著凍得顫栗萎弱的雙腿,拉著宋綺云的衣襟:“感謝黨中央給我們送來了自由和光明,西安事變是我們黨統戰政策的光輝勝利!勝利永遠屬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監獄門內的幾位白發蒼蒼的老知識分子興奮得哽咽著沙啞的嗓音,揮臂高聲喊道:“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抗日戰爭必勝!”堅決貫徹黨的抗日統戰政策!”共產主義萬歲!”莊嚴的喊聲像洶涌的浪潮,時起時伏,一瀉千里。
宋綺云目睹難友們衣衫襤褸,饑寒交迫的慘狀,心似刀剜。他安排好這些難友的生活以后,下午就到東、西救國會及陜西各抗日革命團體,籌措資金為被釋放的難友們購買棉衣棉鞋。4時許,他的雙腳一踏進西救會辦公室的門檻,就對該抗日革命組織的負責人無限感慨地說:“這些同志不惜個人生命安危,積極投身抗日革命斗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數九寒天,仍著破褸單衣,甚至個別人還赤著腳。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若對此無動于衷,就是喪失知覺的麻木不仁之輩。為了不作亡國奴,同心協力,一致抗日,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就必須關心革命大事,以實際行動,解囊助資,捐分捐文,關懷被釋放的受難同志。”
翌日清晨,曉日噴薄東山。他又闖進東救會,對該組織的幾位頭目苦口婆心:“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已踏遍我東北三省,數千萬父母姐妹背井離鄉受盡凌辱蹂躪,有家難歸,慘受流離失所之苦。陜西省被釋放之政治難友昔日不畏強敵,積極投入反封建專制斗爭,如今衣著單薄,飽受酷寒,難捱嚴冬。我們同屬炎黃后裔,怎能袖手旁觀,熟視無睹!我們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為難友們籌購御寒棉衣……”
中午,宋綺云又派報社的楊賓杰、邵幼和、何連三等同志,分赴西安各個階層,為難友們募捐棉衣。他對何連三同志嚴肅地指示道:“你立刻帶領發行部全體同志,深入到全市各工礦企業、學校、街巷、醫院、行政單位,為難友募捐贈衣。做到早出晚歸,家喻戶曉,為多收一厘一文錢而奔波不息。”
傍晚,5時30分.宋綺云率張益齋、邵幼和、曹綬祉,周明達、徐自誠等同志,在《西北文化日報》社的總務處辦公室召開了緊急會議,宋綺云在會上以無比激動的情緒莊重指出:“省監難友幸喜獲釋,乃以周恩來副主席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努力之光輝碩果,但難友們由于久陷圖圃,身體飽受嚴重摧殘,仍著單衣,作為一位革命同志和國家職工,我心如刀割,徹夜輾轉難眠.”他低下頭,順手在褲兜里掏出一條雪白印花手絹,拭了拭他那濕潤的眼眶。
宋綺云的話剛一落音,眾職工激情難抑,一個個紛紛從座位上忽地站起:“宋社長,對此問題究竟有何打算,請您當眾明確指示!”
宋綺云沉思片刻,然后,振振有詞,“我們《西北文化日報》乃17路軍的機關報,是積極抗日部隊的喉舌,樣樣事都應該起模范帶頭作用,為被釋難友募捐寒衣一事,也不能落后!”
在座的同志們欣然頓首:“對!絕不能落后!必須起到先鋒作用!做到有物捐物,有錢捐錢!”
年輕的周西林和邵幼和搶著說,“宋社長,我們認為,捐錢也得擬出一個起碼最低數目,以便大家照章按譜。”
職工們群情高漲,樂得宋綺云面浮春意。他嘴角微皺,淡淡一笑,抬起右手,舉出食指:“愛國抗日,各表深情,兩塊錢不多,1元錢也不少!
職工們紛紛舉手,提出個人捐獻數字:“我捐5塊!”“我捐10塊!”“我也捐10塊!”
李森年滿20出頭,生活負擔較輕,尖著嗓子喊道:“我尚無家謄牽連,我捐15塊!”
一串串熱情的語言和熾烈果敢的愛國行動使宋綺云再也無法平靜下去,他掃視大伙,心潮洶涌:“我捐20塊!”
他說著,就彎下腰,從衣兜里掏出20塊閃光耀眼的銀元,沉甸甸地右手往方桌上一放。
李森和邵幼和等驚得雙目驟睜:“你家上有高堂長老,下有子女數雙,經常還要接濟街巷不少窮人,進步青年路過西安,若面臨生活困難,你總是慷慨解囊,竭力周濟滿足。你想,一塊錢買3斗多小麥,10塊錢就是大斗3石多,20塊銀元,若也買上麥子,就是多么驚人的巨額捐獻啊!”
宋綺云朗朗大笑:“我們全家大小身裹棉絨厚衣,這就無限滿足!而難友們饑寒難耐,衣不遮體,使我心酸難忍!”
宋綺云模范帶頭,使同仁們極為不安,猶如以石擊水,滿湖蕩波。坐在墻角椅子上的周西林激動得將邵幼和、周志誠伸手往后一撥:“我和宋社長一樣,半年吃飯不沾葷味,衣服破了補上一塊補丁,也拿出20塊鋼洋來接濟難友!”
曹綬祉急得面紅耳赤:“把我的捐獻數字也改寫成20塊!”
會場頓時如粥鍋煎滾,一片沸騰。
宋綺云強捺激情,雙手向外一攤:“同志們這一縷縷愛國熱情,實在感人肺腑,不過還得量力行事,不至于使個人生活負擔過重。人常說:禮輕情義重嘛,我的意思是每人最多不超過10塊為宜!目前物價暴漲,多數人月薪低微。”
曹綬祉、邵幼和、周西林等個個揮手爭議:“關心難友是我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以各人職位和月薪收入規定捐獻數字,我們能說捐20塊,就能拿得出!我們勒緊褲帶每天不吃菜,也要為多捐獻一件棉衣或一雙棉鞋而努力!”
李森也在旁邊幫腔:“宋社長,人家的這一顆火熱的愛國激情你可不能挫傷啊!你絕不能隔著門縫瞧人——把人看扁了,把我的捐款數目也改寫成20塊!”
職工們這種強烈的革命深情使宋綺云頗為感動,興奮得右手不住搖動:“李森家住陜南鎮巴山區,家境極為貧寒,況且,近來家里多次來信,談到老父患病,催其給家里寄錢。依我之見,李森最多不能超過10元。”
李森和邵幼和的火潑性子眾所周知,異口同聲地對宋綺云高聲喊道:“社長,你不改寫成20,我們就自己動手!”話未落音,他們倆就從胸前的衣兜里取出自來水筆。
宋綺云難以拒絕,滿意地點頭微笑:“好!好!好!今天我滿足你們每個人的苛求,除排字工人們以外,每人均以10元為最低起點。你們的這片高漲的熱情把我這個當社長的真為難住了啰!”
喜訊頻傳。西安地區的報界將《西北文化日報》社的職工們為被釋難友們捐錢購置棉衣之事傳為奇談,眾口皆碑,稱贊不已。所有編輯都以宋綺云為榜樣,最低捐款15元,不少人還捐了20元。全社編輯、記者、工人們省吃儉用,用這筆錢為難友們購了180套嶄新的棉衣棉鞋。
第二天下午4時,宋綺云代表《西北文化日報》社及西安各界,親手將棉衣棉鞋送到被釋難友手中。
當難友們穿著這些三面全新的棉衣時,個個心潮起伏,熱淚盈眶。他們眼噙淚花,泣不成聲,抓住宋綺云等同志的手,久握不放,淚花潸潸地對慰問的同志們致謝:“感謝黨給我們送來了春天,感謝同志們給我們帶來了溫暖!”
傍晚5時許,宋綺云又派了幾位記者和三名攝影師,采訪了喜穿棉衣的難友們。并以《女政治犯訪問記》、《奔騰在大海里——政治犯速寫》為題,撰文攝像,在《西北文化日報》的頭版上,作了適時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