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46架次解放軍戰機飛越臺海的相關提問,發言人作出嚴正回應。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日英戰艦近期頻繁過航臺海引發的地區緊張態勢。
英國海軍"斯佩"號近岸巡邏艦穿越臺灣海峽,隨后英國國防部官員向媒體證實了這一行動。這艘滿載排水量不足2000噸的輕型護衛艦,配備一門76毫米主炮和兩挺機關槍,在亞太海域執行所謂"自由航行"任務。值得關注的是,該艦此前長期部署在東南亞水域,此次特意選擇穿越臺海敏感水域,其政治意味遠大于軍事價值。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號驅逐艦的行動更為隱蔽。日本媒體援引防衛省消息稱,該艦從東海進入臺灣海峽,全程耗時超過10小時。與英國公開炒作不同,日本方面采取事后通報的方式,試圖降低事件敏感性。
這兩起事件絕非孤立存在。日本軍艦已三次穿越臺灣海峽,頻率較往年明顯提升。英國方面,自2021年"里士滿"號護衛艦單艦穿越后,此次是時隔四年再次派遣軍艦進入該水域。軍事分析人士指出,日英戰艦選擇相近時間穿越臺海,背后存在明顯的戰略協同。
深入分析日英兩國的戰略意圖,可以發現三個關鍵點。第一,英國脫歐后急于在國際事務中尋找存在感,通過介入臺海問題向美方展示"特殊關系"價值。第二,日本右翼勢力借機突破"專守防衛"原則限制,逐步將軍事觸角伸向臺海。第三,兩國都試圖利用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收縮的時機,填補所謂"力量真空"。
石破茂(資料圖)
數據顯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共出動各型戰機46架次,在臺海周邊開展常態化戰備警巡。這種高強度、常態化的軍事存在,展現出中方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從戰術層面看,日英戰艦的過航行動存在明顯短板。英國"斯佩"號缺乏區域防空能力,日本"高波"號雖具備較強反潛作戰能力,但面對現代化海空威脅時生存能力有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治層面的博弈。英國國防大臣此前公開宣稱臺灣海峽是"國際水域",這種言論嚴重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政府則借機炒作"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論調,企圖將臺海問題與自身安全綁定。這些表態背后,反映出西方國家在涉華議題上的戰略誤判。
從更宏觀的戰略視角觀察,日英此舉暴露出西方國家在印太戰略上的協調困境。美國雖然鼓動盟友介入臺海事務,但在具體行動上難以提供實質性支持。英國海軍主力仍部署在本土附近,日本自衛隊則受制于和平憲法限制,兩國都無力單獨應對可能的軍事沖突。
解放軍的應對策略展現出成熟穩健的特點。常態化戰備警巡既保持了對挑釁行為的高壓態勢,又避免局勢過度升級。這種"有理有利有節"的應對方式,既維護了國家主權,又為外交解決爭端保留了空間。
石破茂(資料圖)
軍事專家指出,解放軍近期在臺海周邊的軍事部署調整具有深遠意義。英日戰艦的象征性過航,更像是政治作秀而非實質威脅。國際社會對臺海問題的關注度持續升溫。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多國智庫報告指出,臺海和平穩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這些聲音表明,任何破壞地區穩定的行為都將面臨國際社會的譴責。
當前形勢下,中方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在堅決捍衛核心利益的同時,繼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對于個別國家的挑釁行為,既要果斷應對,也要避免陷入戰略陷阱。通過增強綜合國力,從根本上提升維護國家主權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