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移動電源產品安全的討論持續升溫,安普瑞斯電芯風波成為焦點。
據雷科技《擁抱安全賽,充電寶行業迎來新機遇》報道,該品牌涉事的126280型號電芯實際存在兩個不同批次版本,其中早期的“V1.0”版本因材料與封裝工藝上存在差異,成為安全隱患爭議的焦點。
(圖源:充電頭網)
在雷科技的報道中,引援了充電頭網的公開拆解報告,明顯看到涉事“V1.0”電芯在內部結構、電極布局和保護機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尤其在長時間高溫充電等極限場景下,存在潛在的風險。相比之下,“V2.0”版本結構更緊湊,溫升控制能力也更優,被包括部分小米、酷態科、綠聯等品牌的充電寶采用。
同時,社交媒體網絡上有大量網友反饋,在對應事件購買的對應召回型號中出現鼓包現象,與“V1.0”版本暴露的風險表現高度契合;而當前品牌未召回的充電寶產品中,既未涉及對應批次,且暫未被監管局列入風險批次,側面證明其"V2.0"版本的安全性有所保障。
(圖源:雷科技)
從行業角度來看,電芯領域的價格戰與代工擴張趨勢,是這類問題的誘因之一。
在控制成本壓力下,一些廠商會依賴第三方代工,但如果監督與品質管理未同步跟上,就可能出現因材料變更、制造差異而帶來的安全隱患。而安普瑞斯此次所涉的“V1.0”版本正是這一背景下的典型案例。
據界面新聞《還原充電寶召回風暴》報道,安普瑞斯曾授權江西某外包代工廠進行生產部分電芯批次,但在生產過程中,該代工方涉嫌違規更換電芯內部關鍵原材料,安普瑞斯并不知情,因此埋下了安全隱患的種子,進而席卷了整個電芯制造與移動電源行業。
(圖源網絡)
此次事件提醒消費者選擇移動電源產品時,需關注國家3C認證和品牌背書,像小米、酷態科、綠聯等技術儲備深、供應鏈管理體系相對成熟的頭部品牌,往往更具穩定性。同時,消費者本身也需要注意移動電源產品的安全使用,發生產品異常狀態如鼓包、漏電等情況時,第一時間停止使用產品,并通過官方的售后渠道與品牌方取得質量保證售后服務。
隨著國家對便攜儲能產品的要求不斷提升,民航局在6月28日起正式執行新規,要求將3C認證納入強制審核條件,市場也將倒逼行業向透明化、標準化方向轉型,頭部品牌的示范帶動和監管機制的逐步健全,定能為整個行業帶來更高的生產門檻與服務標準。
未來,行業將更加注重產品源頭的材料安全、電芯版本的可識別性,以及品牌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從而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市場中建立更加專業、穩健、可信的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