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盜刷信用卡案進行了二審宣判。在這起案件中,多名被害人的信用卡沒有丟失,也沒有被復制,卡上的錢卻被異地盜刷一百多萬元。
北京的張先生2023年4月突然收到銀行短信通知,信用卡在海南產生多筆大額消費,累計達7萬多元。
被害人張先生稱:“基本上就是把我的信用卡額度刷光了。當時看到這些短信我是著急又很疑惑,我的信用卡有支付密碼,而且我那段時間也沒有去過海南,怎么會在??诒槐I刷?”
張先生的經歷不是個例,據警方統計,在兩天時間就有40多名群眾的信用卡在海南被盜刷,盜刷金額累計達100多萬元。
據介紹,這是一種將被害人的信用卡綁定在犯罪嫌疑人名下的電子錢包里,實施集中盜刷的犯罪形式。該犯罪團伙組織者黎某與劉某等人購買大量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并激活手機中的電子錢包。同時,為收集被害人銀行卡信息,黎某等人通過群發“ETC異常需登錄恢復”等詐騙短信,誘導多名被害人在釣魚網站填寫銀行卡號、手機號及驗證碼等信息。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肖瑤稱:“在通過釣魚短信獲取了這些信息之后,犯罪嫌疑人就能夠把這些信用卡的信息綁定到已經開通好的具有NFC功能的手機電子錢包上面。”
電子錢包是當前比較流行的快捷支付方式,用戶將銀行卡綁定到電子錢包后,使用時只需將帶有NFC功能的手機靠近支付終端即可完成支付,無需輸入密碼或簽名。
NFC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手機NFC功能在給日常支付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除了這類套取被害人銀行卡信息、遠程綁定電子錢包的盜刷形式外,近期還有一種常見高發類型,就是利用屏幕共享功能遠程控制被害人的手機,進行隔空盜刷。
信息通信行業反詐中心專家李臻稱:“在新型的詐騙場景中,詐騙分子會誘導受害人把他的銀行卡貼近自己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機上,這個時候就遠程完成了這次交易支付,受害人的錢就被犯罪分子盜刷了。”
網絡安全專家介紹,雖然不法分子在作案時利用了手機NFC功能,但NFC功能本身并不存在安全風險。守好個人信息是關鍵,不要輕易點擊、安裝一些不知名的App。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