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長期面臨“索馬里青年黨”和“烏干達民主同盟軍”跨境威脅,急需提升空軍對地打擊能力:它的俄制戰斗機對地探測、打擊能力十分有限,而且L-39已經到了壽命期限需要更換—他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L-15B的多任務性能(可掛載精確制導炸彈)遠超其老舊的L-39,且中國提供靈活支付方案(石油換裝備、農產品抵償);
中國洪都公司在非公開報告中提及“東非某國”于2020年簽約采購L-15,后經交叉驗證為烏干達(同期東非僅烏干達有噴氣教練機換代需求);2021年國防預算中,烏干達列有1.2億美元“新型噴氣式教練機采購”專項,未注明機型,但金額與L-15采購價(單機約$1000萬)及配套規模吻合;
2023年3月,開源情報分析師通過衛星影像,在烏干達恩德培空軍基地發現4架采用烏空軍涂裝(沙漠迷彩+黃色尾翼)的L-15B,停放于新建加固機庫中,與烏干達老式戰機L-39并置;多名航空愛好者在恩德培機場拍攝到L-15起降視頻(2022-2023年),機身編號為AF-018至AF-021,符合烏空軍編號;
但是,這個采購案卻很少媒體報道或者確認:烏干達是美國在非洲反恐盟友(接受美軍培訓與援助),若高調宣布采購中國戰機,可能招致美國制裁(如《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CAATSA)。此前烏干達采購俄羅斯米格-29時,美國已削減部分援助;
烏干達政府因軍費開支高昂(占GDP 2.4%)面臨民意壓力,低調處理可減少公眾質疑。例如將采購包裝為“民航飛行員訓練項目”(L-15具備民用適航認證);不舉行接裝儀式或官方宣傳—保密措施很嚴格;
此外,對敏感國家客戶,中國采用非公開交付模式:飛機拆解后以“民用設備”名義海運至蒙巴薩港,陸路轉運至烏干達組裝;跳過傳統媒體宣傳環節,直接投入作戰訓練。
2022年,烏干達政府關閉一個親西方的國內的NGO:他大肆宣傳L-15“無用論”,指責烏干達政府。
據說,烏干達飛行員在接受訓練時,使用霹靂-5E‖導彈的命中率達到95%—讓烏干達空軍高層大為滿意;
根據聯合國駐索馬里特派團記錄,烏干達空軍自2023年起在跨境反恐行動中執行精確打擊任務:
在烏干達高溫高濕環境下,L-15出勤率超85%(其老式L-39僅50%),中國在恩德培設立技術保障中心提供全周期支持。
烏干達的“低調列裝”反映非洲國家在中美博弈中的生存策略——既依賴中國裝備提升軍力,又避免觸碰西方紅線。這種模式未來或成發展中國家軍貿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