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門”,一聽這名字就帶點天庭、仙氣。其實,這天在民間來歷很有意思。福建廈門同安朝元觀自唐代起就有“天門開”廟會。相傳南宋時期,當地百姓感念閩王王審知兄弟征惡官、保百姓,百姓為此高呼“天公開眼,百事皆通”。自此每到六月初七,都要“開天門”祭天,祈愿“七星高照、萬事順遂”,成為同安、閩南一帶代代相傳的大日子。
朝元觀祭祀玉皇大帝,“天門開”正是玉帝大開天界、俯察人間日,寓意人間與天地溝通的機會,誰心誠誰得福。坊間還有老話:“六月初七天門開,燒一百勝過燒一千”,意思是不在多燒紙錢,而在敬意與虔誠。
“七星高照”則出自古人對北斗七星的崇拜。傳說六月初七夜,若晴空可見七星全現,則兆豐年、佑平安。有詩為證:“七星燦燦當天上,家宴燈前百事順。”多少年來,家人總會在天色漸暗時望一望天,有沒有被七星照到,取個好彩頭。
家常里的天意:三樣“開天門”食俗
說起“開天門”,桌上自然少不了幾樣講究的吃食。其實這些食俗,不在乎山珍海味,而在于每一道里都藏著好意頭和生活智慧。
七寶羹
“七星高照”,飯桌上也得應景來一碗“七寶羹”。這道羹原本就是七種食材拼成,家里常用綠豆、蕓豆、蓮子、枸杞、百合、木耳、胡蘿卜,隨手取材,蒸煮成糊,一勺入口,清甜滑嫩。它講究個“七全七美”,一碗下肚,愿一年七事圓滿。
家常做法:
取任選五種豆類,煮至軟爛,加入切絲的胡蘿卜、百合和木耳,撒點枸杞,略加鹽糖,攪勻出鍋。端上桌,清新暖胃,寓意美滿如意。
粽子團
端午吃粽子,有些地方“開天門”這天還保留吃小粽子的傳統。粽葉仁香,一捆小巧多福,象征“包裹順意、安康團圓”。糯米泡發,加幾顆紅棗,簡單裹好,蒸熟即成。一口咬下,軟糯香甜,是夏日里最溫柔的問候。
清湯面
天門初開,萬象更新,做一碗清湯面寓意新開始、路路暢通。家常版是細面條煮熟,撒些青菜葉,最后一勺清湯澆上,鮮美樸實。老人說,“吃了‘天門面’,平安順心走一年”。
家門里的儀式:開天門要做的3件事
祭天祈福
家中設案焚香,供上七樣小菜(常用素食、水果、糕點),拜祭天地。寓意與上天連通,祈求保佑家人平安順遂。其實做法不難,關鍵在于一顆誠心。村里的老人常叮囑:“不求大富,只盼合家康樂。”
“開天門”晨掃家園
天門一開,也得“開開自家門”。這天一早,大人孩子都會早起,打掃庭院、擦拭門窗,把屋里的灰塵清出去。據說這樣能趕跑晦氣,引來好運。操作很簡單,掃帚一揮,順便把煩惱灰塵也抖落干凈。
夜觀七星
入夜時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人會一起到戶外仰望夜空,看看北斗七星是否齊全。民謠說:“七星見,頭好運連連。”哪怕看不見星星,一家人抬頭仰望的那一瞬——煩惱也像被風吹遠了。小孩子總愛搶著數星星、許愿,那一刻老少同樂,最是溫馨。
兩項禁忌,門外守心
忌說氣餒話
六月初七這天講究喜氣,老輩人說“天門開,壞心情關起來”。哪怕有不順,也要打起精神,說點吉利話。生活總有難,但好話自帶春風,哪怕只是“今天天氣真好”,也能帶來順意心情。
忌隨意亂扔舊物
這天打掃出來的舊物不隨便丟棄。民俗中講究惜福,若真要扔,得擇吉日或仔細處理。這樣一來,也是提醒我們珍惜所有、善待過往,有始有終,生活才圓滿。
一年一度的“天門開”,像是給生活松了一下緊,給心里添了一抹光。有人說,人生常有門檻,但只要心坦,處處天門自會敞開。煙火氣,是飯桌上的“七星羹”、門檻上的老掃帚、仰頭的星空,還有一家人無聲的陪伴——這才是真正的好運。
老傳統未必解萬難,卻能讓平常日子多一份溫柔。愿你我在六月初七,不論天門開不開,心門一直開,有家、有盼、有笑聲。
“愿抬頭處皆星輝,腳下路都平順;愿歲月如舊,門常為你而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