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個天然合道之地。
泰山地區,平原起大山。
四川盆地,群山出平原。
奇峰突起,容易造就信仰,宗教發源地。
群山鎖水,就是天府之國,地理聚寶盆。
這兩個地區就像是,太極,陽極生陰,陰極生陽。
當年秦國憑借天府之國的地利統一六國,造成了中華民族的物理統一。
而魯國和齊國,在泰山地區,一個發展出了儒家,奠定了如今四大文明圈之一的儒家文明圈。
另一個建立稷下學宮,奠定了中國最偉大的思潮百家爭鳴。
在面積幾十萬平方千米的世界級大平原崛起一座大山,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存在。
奧林匹斯山在其面前完全不入流。
泰山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獨尊”的美譽。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
遠古時始稱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均見其形,讀音為“太”。
且“太山”意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
“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疤币鉃闃O大、通暢、安寧。
《易.說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由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所以在泰山這個區域就會自然而然誕生很多原始信仰,
唐朝的張守節在《史記正義》里解釋為——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具體來說就是——
在泰山頂上,筑起一個圓壇,祭祀上天!這就叫【封】;
在泰山底下,筑起一個方臺,祭祀地神!這就叫【禪】!
很明顯,此處的【封】與【禪】是兩個概念,且都系于【泰山】一山!
我們現在也老是說——泰山封禪!封禪泰山!
但是,古籍里說得更明白,泰山不是唯一的封禪之地!
西漢的戴德在禮制著作《大戴禮》里說——
以封泰山而禪梁父,朝諸侯而一天下。
注意關鍵信息,【封】是去【泰山】,而【禪】是去梁父山!
梁父山在哪里?也在山東泰安,就在泰山東南約100里的地方!
齊地流行陰陽五行學,很容易將祭天視作祭神,祭地視作祭鬼,梁父、蒿里就成了陰氣所鐘、幽靈畢集之地,到了西漢緯書《遁甲開山圖》中就寫道了,“亢父知生,梁父主死”之言,梁父、蒿里成為冥界的時間,到了東漢鎮墓文中就常有“生屬長安,死屬泰山”的字樣,到這里泰山慢慢就成為了冥界都城,到東漢末年,魂歸泰山、泰山掌死的說法徹底夯實,到了《博物志》中更是認為泰山是天帝的孫子,主管召人魂魄,掌生命之長短,泰山神化了之后,自然就需要一位代言人了,泰山府君也就自然孕育而生了。
《神異經》中還介紹了泰山府君世族譜系:盤古之子赫天于三皇時代入駐泰山,世代居此,赫天的孫子少海,娶彌輪仙女,仙女夢吞日月,生二子,長子金蟬,即東畢帝君或是東華帝君,即東王公,次子金虹,即東岳帝君就是泰山府君。
漢代冥司系統,幾乎是人間官僚系統的翻版,整個冥司以泰山府君為尊,總掌死籍,驅役鬼使,入人間拘拿生魂,泰山掌死的傳說一直延續到唐代晚期,地位才逐漸為佛教的冥界系統替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