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鎮這步棋走得巧,工業重鎮變身水產養殖大鎮。
原本靠汽車制造吃飯,現在蝦塘連成片。鹽堿地里養出澳洲藍龍蝦,簽約當天就投苗。
江蘇農牧學院把實訓基地建在塘邊,學生科研農民學技術。一期100畝蝦塘剛投產,二期16個養殖池緊跟上。
小龍蝦集散中心、共富產業園早建好,銷售渠道先打通。兩個村集體今年靠水產增收超30萬,畝均凈賺5000元。
邊角地、廢棄礦坑全利用,土地流轉有補貼,村民拿租金還能打工。
北方養熱帶蝦難在水溫,光照控溫技術讓蝦苗成活率超90%。江蘇新研發抗病飼料成本低三成,四個月就能上市賣錢。去年試養小龍蝦,今年上藍龍,明年要搞大閘蟹套養。
品種更新比手機換代還快,養殖證變專利證書。隔壁馬連莊把爛草莓釀果酒,院上鎮葡萄深加工賣138元。
都是學姜山用工廠思維種地,農產品不進菜市場進精品超市。
萊西83家村辦企業琢磨著,把蘿卜干賣到歐洲,甜瓜汁灌易拉罐。當年“姜山大洼”窮帽子,現在靠蝦蟹進全國千強鎮。有人犯嘀咕:工廠化種地能長久嗎?
品種換太快會不會砸招牌?天津寶坻前年試養數據:單畝利潤超500元,苗種成本占六成。
萊西要是能把苗種本地化,山東農民多張增收底牌。
政府押寶特色農業,冷鏈直供北上廣餐廳,附加值翻倍有盼頭。最怕技術學不透,養殖戶走彎路,增收變空歡喜。
村民數錢時得記著,致富經就十二個字:流水線種地,實驗室養蝦。
這盤棋下得扎實,后續得看技術能不能吃透,市場穩不穩。
想知道姜山蝦產業能火多久?關注后續養殖數據和村民反饋。
注:具體收益受市場波動影響,實際情況以當地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