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的“蘇超聯賽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實,像我們這種常年關注中國體育的人,見慣了各種“瓜,但宿遷隊這回的“砸鍋操作,還是讓人心里一緊。說白了,這事最扎心的地方,不是出了事,而是你明明看見一群人真心實意踢球,結果總有些事兒,把一支普通球隊往“商業噱頭上推。足球純不純粹?到底誰說了算?我覺得,這會兒真該聊一聊。
## 01. 球還沒踢明白,鍋就先砸上了
先把事兒捋一下。6月27號,“蘇超剛剛消停沒兩天,宿遷隊就被爆出來,去某房地產企業的新盤大廳搞了個粉絲見面會。說是“支持球隊,實際上讓球員跑去樓盤站臺,跟現場的樓書、橫幅、銷售員一塊兒擺拍,怎么看怎么別扭。
更離譜是,這事兒還不是球員自己“作妖。體側中心的負責人在朋友圈發消息,企業說要“支持,但交換條件是配合搞活動,6小時粉絲見面會,地點還得在售樓處。你說,這種事兒要擱在職業隊,可能見怪不怪。但“蘇超是什么?一群業余球員,每天上著班,下班了還得來訓練,結果好不容易聚一次,不是商量戰術、不是磨合配合,而是陪著賣樓。這事要說過去,真是說不過去。
市體育局的反應倒是快,18分鐘就叫停,負責人被調查,助教王某直接被開了。說實話,這種速度和態度,在基層體育系統里,已經算是“拼了。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真不是一紙通報能說清楚。
## 02. 業余聯賽,到底該怎么活?
說實話,中國足球底層的苦,誰干誰知道。業余聯賽辦起來,光靠政府那點撥款,真不夠花。辦賽要場地、要設備、要裁判,隊里球員吃喝拉撒都得花錢。很多時候,找企業贊助,是不得不走的路。可到底怎么平衡商業和純粹,這道題沒人能標準作答。
我一直覺得,業余足球最動人的地方,就在于“真。大家都是普通打工人,白天上班晚上踢球,輸了球難受,贏了球也沒獎金。有點像老百姓家門口的球場,誰都能看得懂,也誰都能上場。可一旦開始“帶貨“站臺,氛圍就變了。你可以說,這也是現實的無奈,但底線不能丟。球隊是球隊,別真想著靠賣樓盤、搞商業活動,把這事兒當成生意來做。
## 03. 南通隊:守住底色,也得有人撐腰
順便說說南通隊。央視財經剛播了個南通隊的紀錄片,講得挺真誠。隊里有39號人,35個都是珂締緣出來的。說句實話,這家俱樂部能撐下來,靠的是創始人李太鎮14年燒錢、賣房,自己一個鞋廠老板,最后都快頂不住了。你說他圖什么?無非就是想讓孩子們有個好環境,別變成“生意人,別失了足球的味道。
最難得是,政府最后也出手了,給了支持。李太鎮沒讓孩子“帶貨,反復叮囑他們要專心踢球。這種堅持,說穿了,就是守住了點底色,頂住了誘惑。你說足球能不能純粹?能,但前提是,有人愿意為它兜底。
## 04. “純粹足球到底能走多遠?
再說回來,宿遷這回的事,說重了是“踩線,說輕了也是沒把分寸拿捏好。大家都明白,足球要發展,商業合作跑不掉,但不是誰都能把握好這個度。業余聯賽本來就脆弱,稍不留神就變味。你看南京、常州這些隊,哪怕連敗,也在大雨里死磕到底,沒人指望著靠比賽掙錢,只要踢得痛快,輸贏都能接受。
但一旦球隊變成企業的“金牌銷售,球員成了“網紅帶貨,那點感動人的東西,很快就散了。這不是說商業化就是壞事,但至少得有個邊界。你要是真遇上困難,學學南通,多找找自己的路,別急著把底褲都脫了。
## 05. 體育的老實話,還得回歸常識
說到底,中國足球要想有點出路,還是得靠體系和底子。商業能助力,但別讓商業主導一切。業余聯賽更該守住那點“草根氣質,別學職業隊那套“操作。球迷喜歡“蘇超,不是因為水平多高,而是那份真誠,那種你來我往的較勁。
這回宿遷挨罰,其實是提醒大家:足球可以沒錢,但不能沒底線。別什么事都怪市場、怪環境,很多時候,守住本分,比什么都難。誰能把這條線踩穩,誰就有資格談將來。足球要是連“純粹都不剩,剩下的,真就只是一場場表演了。
說到這兒,我也不想多下結論。就像常說的,誰都有難處,但別忘了,踢球這事,歸根結底還是要靠人和心。守住點東西,不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