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特CEO吉姆·法利有一個軼事,就是他從中國運回去一輛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之后一直開,愛不釋手。其實讓這位CEO喜歡的中國車,不止一輛小米SU7。
最近做客阿斯彭思想峰會的時候,福特CEO吉姆·法利又開始大夸特夸中國電動汽車,說從技術到成本再到質量,中國車都是領先的。
“訪問中國是最令人感到謙卑的事。”吉姆·法利說,過去一年他去了中國不下六七次,就是為了去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近況。而他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這些中國車搭載的先進技術,“他們的車載技術遠超同級。”
多年來,整個汽車行業一直談“軟件定義汽車”,特斯拉成功打造出了像電子消費品的汽車,但是其他大多數汽車公司都在努力追趕,不得其法。而中國汽車公司的智能車機系統已經進化到next level了,美國大多數新車所謂的車機系統,就是媒體播放器、導航。
“在中國,華為和小米的系統已經走進了每輛車,上車后不用連接手機,一切盡在掌握,有人工智能助手,能直接自動支付電影票,面部識別功能可以清晰掌握誰坐在哪個座位,喜歡聽什么歌。”
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得益于成熟的電動汽車產業鏈,中國電動車價格很有競爭力,而且尤為重要的是,這些汽車可能很便宜,但駕駛感受卻一點也不廉價。比亞迪旗下的海鷗在國內的售價合算成美元的話還不到1萬美元。
“除此之外,他們的成本和車輛質量也遠遠優于我在西方看到的。” “我們正與中國進行全球競爭,而且不僅僅是電動汽車。如果我們輸掉這場競爭,福特就沒有未來。”
中國汽車品牌不僅在本土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還在積極進行全球擴張。目前,高額關稅阻礙了它們在美國的銷售,但行業人士預計,中國汽車遲早會登陸美國市場。
那么福特怎么應對呢?第一步,就是向中國學習。福特CEO定期帶團隊去中國試駕新車,“我們挑選四五輛我們喜歡的車,把它們運到美國,試駕、拆解、再組裝起來,”
福特自己正在開發售價3萬美元的低成本電動汽車,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電池,就是與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合作在美國建廠生產電池遇到了很多阻撓,但是福特CEO認為,這非常有必要。
“人們沒有意識到中國擁有美國需要的知識產權,”他說。“我認為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只需要更加謙虛,他們做得很好,我們需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