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航公司百花齊放,但火車卻是一家獨大。坐飛機,多家航空公司任你選擇;坐火車,你只有12306一個渠道。鐵路壟斷的背后藏著什么樣的暗戰?
鐵路每年運輸旅客幾十億人次,卻只能找國鐵集團;民航每年運輸不足1億人次,卻有60多家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擠在這一賽道上瘋狂競爭。一般我們都認為,壟斷必然導致高價,充分競爭才能讓消費者得到實惠。鐵路的壟斷和航空業的激烈競爭,兩極分化的格局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考慮?
內卷的民航與壟斷的鐵路
長途出行,民航和鐵路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細究兩個行業的情況,還真是兩極分化,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搭乘民航客機,消費者可以在國航、南航、東航等三大航,或者春秋、吉祥等航空公司之間任意選擇。
一條熱門的線路,各個航空公司都會安排飛機執飛,消費者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段,多方對比票價后選擇最優惠的航空公司。
目前,我國航空業有63家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他們有些主導干線,有些專注低成本市場,還有專門運營支線航班的,各個航空公司瘋狂內卷。
激烈的競爭,也導致航班訂價只能隨行就市,旺季時票價上浮,淡季時只能“白菜價”甩賣,市場調節機制發揮著巨大作用。
如果說民航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那鐵路則是一個完全壟斷的市場。雖然我國鐵路分屬18個公司負責運營,但這些公司上邊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大——國鐵集團。
無論你的目的地是哪里,只要想買火車票,就只能通過12306這一個平臺購買,而且也不會知道所乘坐的這列火車,到底是屬于哪個鐵路公司的。
根本也沒人關注具體是哪個鐵路公司,因為火車的票價都相差不大,唯一的區別就是發車時間和停靠站稍有不同而已。
鐵路運輸業,完全看不到市場競爭的影子,全國鐵路都被國鐵集團壟斷。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很多人詬病鐵路行業國家壟斷,價格不夠透明。
這種說法,在航空和鐵路的營收及利潤方面也有所體現。2023年,我國民航業巨虧288億,航空公司虧損177億。而鐵路總營收9641億,利潤總額也創下近年來新高。
很多人對此評價說,民航業競爭激烈導致巨虧,消費者得到了實惠;而鐵路行業靠著一家獨大完全壟斷,才賺了這么多錢。
還有人將鐵路與煙草作對比,煙草屬于國家壟斷行業,每年都有著天價利潤,鐵路也是類似的道理,靠著壟斷發大財。
鐵路壟斷的真實原因
事實果真如網上傳的那樣,鐵路靠著壟斷才賺了大錢嗎?其實,這種說法只能算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深究起來根本站不住腳。
鐵路和民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地位也不一樣,民航是商業服務,而鐵路則是民生基礎設施和國家戰略資產,兩者之間實在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新中國的鐵路建設,肇始于1948年。那一年7月,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正式成立,作為軍方的下設單位,當時的鐵路人喊出了“野戰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的錚錚誓言。
第一代鐵路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淮河大橋搶修現場,潛水隊長王吉珍連續5次潛入12米深的激流,只為固定修建鐵路的木籠沉箱。
湍急的河水將沉箱一次次沖走,王吉珍一次次潛入激流固定,直到第五次下潛時,王吉珍被卷入沉箱之間,潛水衣被刮破,生命永遠定格在39歲。
王吉珍的事跡并非孤例,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再到成昆鐵路大會戰,35年間犧牲了8314名鐵道兵,負傷超5.9萬人。
他們的犧牲鋪成了12590公里鐵路,占當時全國新建鐵路的1/3。可以說這些鐵路里,浸透了戰士們的鮮血,這些用生命換來的交通命脈,國家肯定不可能隨意交給資本控制。
另外,修鐵路是一項耗費大量資金的工程。雖然飛機售價高昂,但小型航空公司,購買幾架飛機就可以申請執飛線路,哪怕買不起也還可以租飛機,不需要一下付出巨大成本。
但鐵路每公里造價達5500萬元,這還是普通鐵路,如果是高鐵的話造價更高,而且鐵路還需要達到足夠的里程,否則就是一段廢鐵路。
如此巨大的投資,沒有哪個商業公司能承擔,即便是能投入巨資,也會選擇那些熱點城市之間的線路,偏遠地區根本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而國家建設的鐵路,很多都承擔著民生任務,哪怕偏遠地區人口不多,為了保障出行促進經濟發展,也會將鐵路延伸過去,還能確保票價幾十年不上漲,這是任何商業公司都做不到的。
普通列車時速100多公里,高鐵時速動輒二三百公里,一列火車載客上千人,鐵路和火車運營必須保障絕對安全。
目前在國家運營下,高鐵每天0點至6點,是例行檢查時間,大量技術人員對每列火車進行詳細檢測,確保火車運行安全。
對于商業企業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肯定不會每天都拿出這么多時間進行安全檢查。有這些安全檢查的時間,多運送點旅客賺錢它不香嗎?
鐵路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川藏鐵路工程難度高投資巨大,運營收入完全不成正比,私營資本肯定不會接這種虧本的生意,但國家出于戰略考慮,還是投入巨資修建。
無論是民生角度還是戰略意義,民航和鐵路都沒有可比性,這也就決定了民航可以百花齊放自由競爭,而鐵路則必須掌握在國家手中,因為它關系到安全、公益和國家戰略。
鐵路私有化弊端多
近些年來,國家也嘗試進行鐵路改革,一些貨運鐵路和少量支線鐵路,引入私營資本,但結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廣東省在這方面進行過嘗試,當地政府希望放開票價引入民資經營,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鐵路市場化運營后票價節節攀升。
廣珠城際鐵路、廣深鐵路這些民營資本參與的鐵路,時速200公里列車的平均票價,甚至比京滬高鐵時速350公里的票價還要高。
這些列車被戲稱為“搶錢號”,在列車時速沒提升的情況下,每公里票價從之前的0.43元,漲到后來的0.63元。繼續這樣搞下去,最終可能就是座椅縮水、票價翻倍。
要知道如今的航空公司為了多賺錢,已經把飛機座椅換成了“刀片座椅”,坐飛機就如坐公交一樣,空間狹小人員擁擠,犧牲用戶體驗只為了增加幾個座位多賺幾張飛機票錢。
如果只是漲點票價降低點配置,對乘客來說還勉強可以接受,畢竟不會危及生命。而鐵路私有化運營之后,時間久了誰也不敢保證運行安全,歐美國家已經有過太多慘痛的教訓。
二戰剛結束那會,英國因為受德國多年轟炸,鐵路系統破敗不堪。為了重振經濟,英政府成立“英國鐵路公司”,將120多家鐵路公司收歸國有。
政府統籌之下,集中力量辦大事,30多年里英國鐵路重新覆蓋整個英國,票價也基本保持穩定,有力支撐了英國的重建工作和經濟發展。
1979年撒切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后,她認為國有企業效率低下,不如把鐵路交給市場,競爭之下服務質量可能會提升,于是英國開啟了鐵路私有化浪潮。
一直到1994年,原本統一的鐵路系統再次被拆分得七零八落,120多家公司參與鐵路運營,有的負責維護,有的負責客運,還有專門負責售票的。
看似多家公司各司其職相互競爭,實際上卻是票價漲得比火箭還快,到2019年英國鐵路票價成為歐洲第一,票價增速是工資的兩倍。
英國鐵路被不同公司承包經營,也給英國民眾帶來巨大不便,想買火車票都只能一段一段地買,這更增加了出行成本。
伴隨著高票價的是事故高發,2002年10月,倫敦郊外發生一起嚴重的火車脫軌事故,7人死亡67人受傷,原因就是鐵軌出現裂縫,沒能及時發現并修復。
最終,英國人受不了了,2024年,英國政府宣布再次成立“英國鐵路公司”,計劃在2027年前,將全國鐵路重新收歸國有。
美國鐵路也是私有化運營,大量鐵路缺乏維護保養導致事故頻發。2023年6月28日,美國加州一列載有200多人的火車與運水車相撞脫軌。
6月24日,蒙大拿州一座鐵路橋發生坍塌,一列載有化學品的貨運列車發生脫軌,部分車廂墜入河中,化學品泄漏污染河流。
當年9月23日,佛羅里達州發生鐵路交通事故,一列火車與一輛汽車相撞,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兒童。
2023年11月22日,美國肯塔基州列車脫軌,導致危險品泄漏并引發大火,大量有毒氣體擴散,數百居民被緊急疏散。
綜合對比之下,鐵路私有化未必就能充分競爭,很可能還會引發嚴重后果。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鐵路運營也是類似道理,能讓旅客享受低價并保障安全的鐵路就是好鐵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