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夏,趙軍新任主帥趙括接替廉頗接管長平前線四十五萬趙軍。秦國得知消息后,立即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達長平接替王龁指揮秦軍。趙括到達前線后,立即改變原有的軍事部署和防守戰略并撤換大批中下級軍官,收縮兵力準備主動出擊,企圖一戰殲滅秦軍,收復上黨,最終結果卻是全軍覆滅,無論現在如何給趙括洗白,趙括算是徹底葬送了趙國的前途,要知道在此之前,趙國可是唯一有資格和秦國叫板國家。
也不得不指出的是,秦國雖然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但也消耗巨大,已無力滅趙。加上新占之地民心不固,隨時都有可能叛亂,韓魏楚蠢蠢欲動,因此接受了趙國的割地求和,兩國就此休半兵。但讓秦國做夢都想不到的是,兩國“停戰協議”剛剛簽署一年,趙國就違約了。
長平大戰后,趙孝成王趙丹對此一直都是憤恨不已,趙國為了讓秦國罷兵,割讓六城予秦國,大臣虞卿認為,此舉無異于割肉飼虎。他的意思是,秦國傾盡全力也未能全部攻占趙國的城池,最后不得不撤兵。可如今為了和談,我們還要將城池拱手讓出,如果明年秦軍又來攻趙,我們又當如何。
此時趙國朝堂分成了兩派。趙郝、樓緩等人主和,以免秦國報復,而虞卿則力主抗秦。趙孝成王經考慮,采納了虞卿之見,撕毀秦趙和約,不割讓六城給秦國,并派出“外交特使”與各國聯合,再度合縱抗秦。秦昭王得知消息之后,差點沒被氣死,于是派大將王陵率軍討伐趙國——邯鄲之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
此戰不單是秦趙兩國軍隊之間的較量,更是各國之間軍事與外交的博弈,在攪動天下形勢之的時候,將幾乎所有的人物悉數卷入其中。
在軍事上肯定對趙國不利。長平一戰后,趙國四十余萬大軍被消滅,幾乎無可戰之兵,反觀秦國此時士氣高昂,戰斗力不俗。此時的趙國要想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只能寄托于援軍,求助于他國的外交行動只能由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全權負責。
求援第一個國家,平原君趙勝選擇了楚國。出發前,平原君打算從門客中挑選文武精英二十人,組成一個游說團。可是在選出第十九人后,他再未找到中意的人選,這時,一個聲音從門客中傳來:“現在隊伍還缺一個人,平原君為何不帶上我呢?”眾人一見,知道此人叫毛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當時的貴族都豢養門客,各種名士無論是否有才都投奔這些貴族,而毛遂就投靠了平原君,可三年下來沒人任何彩的地方,儼然成了門客眼中混吃混喝的騙子。平原君就說:
“賢人處世,就如同將一把錐子置于囊中,它的鋒芒很快就會顯露。可先生來我門下已經三年了,從未聽見他人對你有過稱頌之語,想必先生也沒有什么才能,還是留下為好。”
被老板當眾譏諷,毛遂只是反問道:“您從未將我這把錐子放入囊中,我又如何能顯露出自己的鋒芒呢?”平原君一聽覺得毛遂的口才還行,那就勉強帶著吧。
平原君 趙勝一行到了楚國之后并不受歡迎,楚考烈王因鄢郢之戰敗于秦國,這一戰,秦軍水灌鄢城,淹死數十萬楚國軍民,并攻占楚都郢城,順帶連楚國宗廟一并焚毀,楚國君臣狼狽不堪地逃亡陳地。楚考烈王繼位后,不愿再招惹秦國,患上了嚴重的“恐秦癥”。
平原君幾經交涉依舊是仍毫無進展,此時,在階下等待的毛遂沖到了臺上,對楚王道:“鄢郢之戰是楚國百世難解的仇恨,連趙人都替楚人感得羞恥,大王您居然能無動于衷?”這話直接戳在楚國肺管子上。毛遂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楚趙兩國合兵,不僅僅是救援趙國,同樣是在為楚國一雪前恥。”
你還別說,這話還真打動了楚王,于是考烈王愿意出兵抵抗秦國。為表達誠意,楚王與平原君一同歃血,宣布趙楚兩國結為合縱聯盟,考烈王命令尹春申君黃歇為主帥,領兵十萬楚北上救援邯鄲。毛遂在趙國求援幾近無望之際,憑借一己之力,成功打破兩國談判的僵局,促成合縱抗秦,令勝利的天平向趙國傾斜。
毛遂能說動楚王,兩千多年后仍令人贊服。梁啟超稱其“小藺相如也,其智勇略似之,其德不逮,要亦人杰也矣”。
楚國扛起抗秦援趙的合縱大旗后,魏國也出兵響應。三國聯軍的消息傳到了咸陽。秦昭王大怒,遣外交特使發出外交照會:“秦國正在攻打趙國,隨時就能攻下。倘若有哪一國膽敢發兵救趙,秦國滅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滅了它。”
接到秦國的外交照會后,魏安釐王立即下令讓十萬援軍扣停于鄴地,按兵不動。魏國臨時變卦,令平原君趙勝憂心不已。他怕引發連鎖反應,楚國也有可能退兵,而且僅僅依靠趙、楚聯手,也實難解邯鄲之圍,在這種情況下,他秘密致信自己的小舅子、魏安釐王之弟信陵君魏無忌:“你就算不可憐我趙勝,也該考慮一下你姐姐的安危吧?”
信陵君魏無忌隨即進宮勸說兄長出兵援趙。可是,魏安釐王畏秦如虎的他壓根聽不進任何勸告,執意保持中立,于是,信陵君找到魏王寵妃如姬,委托其盜取魏王調兵所需的虎符,憑此可接管駐扎在鄴地的十萬魏軍,之所以找如姬,因為他當年對如姬的父親有救命之恩。
信陵君于是通過如姬取得了虎符,接著信陵君趕到鄴城,憑借虎符向晉鄙索要兵權。然而,晉鄙知道魏王的軍事策略,對信陵君之舉表示懷疑,于是要再次請旨,信陵君情急之下,命人將晉鄙斬殺,隨后接管魏軍后,信陵君裁撤老弱,得精兵八萬奔赴邯鄲。
楚魏聯軍出兵援趙,可遠水一時間還解不了近渴。在外援到來前,趙國必須要獨自抵抗秦軍的攻擊。應該說,趙軍的戰斗力極為強悍嗎,邯鄲之戰中,秦軍輪番攻城達十七個月,始終未能攻入城內。這得益于邯鄲城墻的堅固與守城將士的拼死抵抗。不過此時的趙國,兵力運用已到極限,平原君此時是心急如焚。
就在這一關鍵時刻,一位小人物挺身而出為國出力,當時邯鄲城的糧食即為緊張,平原君作為趙國宗室貴族,家里自然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于是李同找到了平原君,當面責問:“您現在就不擔心趙國在此戰中走向滅亡嗎?”
平原君回答:“趙國一旦滅亡,我趙勝就將淪為秦人的俘虜,怎么能說我不擔心呢?”
所以李同表示:“您府上僅僅是妻妾就數以百計,皆衣食無憂;而城中軍民卻在忍饑挨餓,衣不蔽體。倘若秦軍因此攻破城池,您保留的這些物資將毫無用處。平原君聽后十分慚愧,命人將府中財貨糧食等盡數分發給軍民,支援前線守城。爾后,從仆人家丁中抽調人力,組織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隊,交由李同統領。李同作為一個普通人,率敢死隊與趙國守軍一同出城迎戰,一度將秦軍擊退三十多里。李同率領敢死隊與秦軍交戰時,也不幸戰死沙場,沒能等到邯鄲解圍的這一天。
公元前257年冬,魏、楚援軍趕到。三國合兵一處,將王龁統帥的秦軍擊退。至此,歷時兩年多的邯鄲之戰,以合縱聯盟的勝利落下帷幕。
趙國上下全力保衛邯鄲期間,秦昭王之孫,安國君庶子嬴異人還在趙國當人質,趙孝成王意欲處死贏異人以泄其憤,此時嬴異人的話事人呂不韋的得知消息后,開始密謀逃出趙國,但此時邯鄲城門緊閉,出城幾近無望。商人呂不韋決定使用“鈔能力”,呂不韋最終了用了六百金的代價,讓一個守門吏偷偷打開城門,放走了嬴異人,邯鄲守門吏姓甚名誰,無人知曉。但邯鄲守門吏的受賄之舉,間接導致了一個王朝的徹底消亡。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