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有云:“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唯有知人,方能善任。先要看準人,才能用對人。
人心易變,人性復雜,卻又并非無跡可尋。
兩千多年前,秦相呂不韋就在《呂氏春秋》當中總結出了8條識人準則。
把人放在8種處境當中觀察,就是頂級的照妖鏡,助你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01
通則觀其所禮
譯文:
當一個人亨通時,觀察他是否彬彬有禮。
感悟:
《國語》中講:“盛而不驕。”
人在得勢時,錢賺到了,地位也高了,最容易暴露本性。
如果依舊對別人依舊謙卑有禮,說明教養出眾,格局遠大。
不僅可以深交往來,也能委以重任,讓人放心放權任其施展。
反之,得意便猖狂,驕橫無禮,目中無人,往往是淺薄短識之人。
沒有長遠的目光,也沒有君子的品性,既難以成就大事,也不能共謀大事。
02
貴則觀其所進
譯文:
當一個人顯貴時,觀察他舉薦提拔的人。
感悟: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
君子掌權會舉賢任能,而不會因為某人花言巧語就重用提拔。
如齊桓公本想任命鮑叔牙為相,但他卻給齊桓公力薦管仲。
而小人掌權大多任人唯親,誰迎合攀附,就對誰青睞有加。
好比唐朝宰相李林甫,因安祿山卑躬屈膝,于是大肆提拔。
君子不一定成事,但絕對不會壞事,小人也許能成事,但更能壞事。
唯有親君子,遠小人,任用那些舉賢薦能的人,才是真正的遠見卓識。
03
富則觀其所養
譯文:
當一個人富裕時,觀察他結交供養的門客。
感悟:
《戰國策》有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古時,富貴人家都會在家中供養一批門客。
放在今時今日,就是富裕后招攬什么人,如何使用財富。
是養賢,結交有德有才之人,還是養佞,豢養阿諛奉承之徒。
前者可以助力事業版圖不斷擴張,而后者只會讓環境變得烏煙瘴氣。
04
聽則觀其所行
譯文:
當一個人傾聽時,觀察他的行動是否從善如流。
感悟:
《貞觀政要》中寫:“從善則有譽,改過則無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差別就在于,是否能聽取他人的建議指點改過遷善。
有的人,虛心接受,并立即行動,務實肯干,知行合一。
但有的人,聽時滿口答應,背后卻消極怠工,敷衍至極。
學會篩選“真聽真行”的高執行力人才,驅逐假聽空行的劣幣,方能更上一層樓。
05
止則觀其所好
譯文:
當一個人賦閑時,觀察他的喜好偏愛。
感悟:
《陶庵夢憶》有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閑居無事時,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而私下里的消遣方式,足以彰顯精神境界的高低。
好比蘇軾賦閑時寄情詩文書畫,魏晉官員劉伶嗜酒如命。
不止如此,獨處時的休閑方式,也會影響其人生的高度。
利用閑暇時間提升自己的人,與沉迷低級娛樂的人,天差地別。
看一個人如何度過無人問津的時光,就知道他會如何對待工作,如何過這一生。
06
習則觀其所言
譯文:
當一個人松弛時,觀察他的言論。
感悟:
常言道:“酒后吐真言。”
生活中,人心好壞難測,人言真假難辨。
但一個人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往往不會掩飾偽裝。
說出的話,沒有功利性,情緒自然流露,大多是真心實意。
可以說,放松時的閑聊,無異于靈魂的裸奔。
制造輕松的氛圍,聽其言,觀其心,便知是否表里如一,值得親近信賴。
07
窮則觀其所不受
譯文:
當一個人貧窮時,觀察他拒絕的好處。
感悟:
《晏子春秋》有言:“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
順境中守節易,逆境中守節難,窮困時的堅定更難得。
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拒絕領取美國的救濟糧。
這種人,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本心,品行出眾,足以擔當重任。
反之,倘若因境遇窘迫,就輕易被利益所動,如依賴他人施舍、收受不義之財等。
只顧利益,違背道義,今日能為了好處對你笑臉相迎,來日也必定能為了好處將你背棄,最好是一開始就棄而不用。
08
賤則觀其所不為
譯文:
當一個人位卑時,觀察他守住的底線。
感悟:
《圍爐夜話》中說:“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于人者為辱。”
地位卑微并非恥辱,因不得志而阿諛奉承、同流合污才是真正的不堪。
底線一退再退的人,既不可輕信,也不能妄用,將來必定貪婪腐敗。
君子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
貧賤不移、風骨如一的人,才有職業操守與發展潛力,可交托后背,予以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