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把懂王當回事,美國三巨頭恢復從華采購,關稅全由美國人買單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沃爾瑪已正式通知中方供貨商恢復發貨,且明確表示,關稅將由美方自行承擔。
這份通知意味深長,因為就在幾天前,沃爾瑪、家得寶和塔吉特三大零售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剛剛和老特行了一場閉門會議。僅僅數日,這些巨頭便發出“只管發貨,關稅我們扛”的呼喊,明顯是有所考量。
當前,美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已經飆升至145%及以上。按理說,這樣的高稅率意味著一件原本售價100美元的,現在需要賣到245美元。對于零售行業而言,這種成本翻倍幾乎等同于自殺。
他們當然清楚,這樣的價格,普通消費者買不起,自己也貼不起。那么,為何零售商們反而主動承擔關稅,鼓勵供貨商繼續發貨?
答案隱藏在時間表里。船運從東大到美國,通常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大量恢復采購,意味著零售商們相信,等到貨物真正抵達時,關稅很可能已經松動甚至取消。換言之,他們直接對話老特之后,明確押注現有的高關稅無法堅持太久。
據悉,他們在那次談話中施加了不少壓力。有消息稱,沃爾瑪、塔吉特以及家得寶,已在會議上對老特直言,如果繼續下去,超市貨架可能在兩周內出現空缺。一旦出現這種狀況,消費者的負面反饋將會快速累積。
事實上,自4月初以來,美零售行業已陷入混亂。高關稅引發的供應鏈和價格飛漲,給本就承壓的美雪上加霜。僅僅是一雙原本售價5.99美元的國產拖鞋,價格已經上漲至7.49美元,漲幅高達25%。
這只是冰山一角。零售巨頭們比誰都清楚,我們是制造業的中樞。多年來,他們的供應鏈深度綁定,貨品豐富、價格公道、質量穩定,才支撐起美國人“什么都買得起”的幻象。若貿然失去供應鏈,不僅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者,更將面臨成本飆升、庫存告急的多重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零售類低端消費品,美國的高精尖產業也是如此。為此,老特專門為電子產業鏈開了一扇小門,繼續了半導體的進口。但即便這樣,一些關鍵領域仍然被波及,比如航天所需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生物技術產業鏈中的高端原料。
如今, “高關稅不可持續”的聲音,也在美國本土逐漸匯成共識。
美國零售商聯合會發聲稱,如果繼續加征關稅,全美至少有50萬家小型零售商將面臨破產,約1000萬個位置也將岌岌可危。
面對壓力,零售商們既沒有選擇轉向其他國家采購,也未打算通過削減訂單自救,而是繼續堅定押注。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已是明確表態。
在表面強硬的貿易爭執之下,實際的供應鏈依賴系從未斷裂,反而顯得更為牢固。零售商清楚,離開了,美市場無貨可賣;老特失去消費市場的支持,此后的路難以為繼。
在這種情況下,老特選擇收斂鋒芒,也就是意料之中了,正如他在會后所言:“我們希望能達成協議,這樣我們兩邊都做大生意。”
或許,未來幾周,當船只抵達港口時,我們將看到更明確的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