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系首次突破5.2萬輛,鴻蒙智行站上了新勢力榜單第一。
6月份,鴻蒙智行總交付量達到5.27萬輛。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問界品牌了,全系交付4.46萬輛。問界M9月銷繼續(xù)穩(wěn)定在1.3萬輛以上,問界M8則超過2.1萬輛。說實話,這個數(shù)據(jù)有點恐怖了。因為這兩款車的交付量,就來到3.4萬輛了。寶馬在中國銷量不好的時候,月銷也就3萬來輛。
也就是說,問界開始真正站穩(wěn)BBA的生態(tài)位了。這還是問界賣得比BBA更貴的情況下,所取得的銷量。寶馬5系、奧迪A6L、奔馳E級,入門款紛紛跌破30萬了,但消費者仍舊愿意高價買入問界,也不選BBA了。
問界M8起售價35.98萬元,額外還要支付一萬元華為智駕買斷費用,隨便再選配一下內飾,車漆、輪轂,落地價基本就是40萬以上了。反向來看,這還是沒貼華為標的情況下,純靠產品力打下來的銷量。要是換裝華為標,它的銷量只會更大。
可以說,華為不造車,給BBA續(xù)了一大條命。要是華為親自下場,標自己的標,BBA只會被沖擊得更為慘烈。
但現(xiàn)在,鴻蒙智行已經拓展到四個界了,除了問界外,其他三個界,銷量并不大。比如享界品牌,當前就只出了一款S9,月銷也才剛剛突破4000輛。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銷量更是遭遇嚴重下滑。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智界S7、R7兩款,都錯過了最好的銷量階段。它們的配置不夠硬核,無法支撐華為ADS.4智駕系統(tǒng)。而華為ADS.4智駕系統(tǒng)級今年秋天就要上線了,現(xiàn)在買智界,不如買小米。這就讓智界卡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這也導致一個很反差的現(xiàn)象,那就是越貴的華為車,賣得越好。此前,被全網群嘲的尊界品牌,只出了S800一款車,一個月大定就突破6500輛了。尊界S800屬于是,買不起的人,瘋狂吐槽,而買得起的人呢?早就下單,提前享受起來了。它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78S半年的銷量。買華為的車主,都是奔著華為智駕而去的,唯一不能適配ADS.4的智界,就淪為了犧牲品。
享界、問界、尊界的銷量全在增長,只有智界在下滑。現(xiàn)在買智駕,反而顯得很不智慧。除了這4界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含華量”很高的華為系車,包括月銷過萬的阿維塔,它不屬于鴻蒙智行,由長安與寧德時代、華為三家共同打造,也是搭載了華為智駕和鴻蒙座艙。
還有東風聯(lián)合華為打造的“嵐圖”品牌,月銷也穩(wěn)定在一萬以上。再加上極狐、上汽奧迪A5L、廣汽傳祺M8以及比亞迪方程豹豹8等,華為智駕的車型月銷,已經逼近10萬輛了。
今年第三季度,華為聯(lián)合上汽打造的“尚界”也要上市。若是尚界能打開平價車市場,那么,“華為系”年銷百萬的目標,將在2026年完成。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像6月份,比亞迪月銷繼續(xù)穩(wěn)定在37萬輛。這個數(shù)據(jù)非常強悍,但主要靠海外增長,出口賣了9萬輛,它的國內月銷則出現(xiàn)下滑了。按這個趨勢下去,比亞迪海外銷量有望超越奇瑞,登上中國汽車出口一哥的位置。
追上來的是誰呢?恰恰就是吉利。吉利6月賣出23萬輛,上半年賣完140萬輛了。原本年度銷量目標定在280萬輛,但現(xiàn)在增勢比較好,吉利把目標上調到300萬輛了。要是完成這個目標,吉利將成為繼比亞迪之后,第二家年銷突破300萬輛的中國車企。
理想穩(wěn)居月銷3.6萬輛,面臨問界M8的強烈沖擊,但依然穩(wěn)居前三。令人意外的是,零跑賣出了4.8萬輛,距離月銷突破5萬輛,就差一步之遙了。零跑真的是在悶聲發(fā)大財!小鵬也站穩(wěn)在3萬輛以上了,賣出3.4萬輛。小米則交付有所下滑,跌至2.5萬輛,比5月份少了3000輛。但隨著YU7的爆單,小米月銷很快就能突破4萬輛,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中,最強的一匹黑馬。
整體來看,自主品牌形勢一片大好,滲透率繼續(xù)攀升。留給合資車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了。很多合資車都放棄全面電動化戰(zhàn)略了,為什么?不是愛環(huán)保了嗎?并不是,答案只有一個:繼續(xù)搞電動化,根本搞不贏中國車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