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建上杭7月1日電 (林斯乾 陳麗媛 張銳暢)7月1日,以“曬百家譜,續兩岸情——共筑文化橋梁,同敘血脈深情”為主題的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60多名姓氏文化專家、族譜研究者齊聚一堂,通過曬譜、贈譜、學術研討及現場參觀體驗等形式,展示和交流客家族譜文化,共同追溯兩岸同胞的血脈淵源,深化客家族譜文化交流與合作。
7月1日,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天,參與活動的嘉賓代表將各自帶來的族譜和館藏族譜鄭重鋪展于長案之上,這些族譜涵蓋閩臺兩地100余個姓氏。曬譜后,大家走進客家族譜博物館,沿著“客家族譜文化展”的脈絡,深入了解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繼而渡海赴臺的歷史軌跡。
“族譜是我們家族的史書,是我們民族的記憶,承載著先輩們的奮斗足跡和家族的傳承脈絡。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繁衍變遷,更傳承著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臺北家譜中心顧問王綠寶說,曬譜這個古老的傳統,不僅是對族譜的保護,更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今天依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王綠寶介紹,在臺灣,修譜、護譜也是客家人重要的文化活動,是人們尋根溯源的重要依據。“每一次翻閱族譜,都仿佛能聽到先輩們的諄諄教誨,感受到家族的溫暖與力量。”他認為,通過曬譜這種儀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族譜的價值,感受到族譜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研討交流,可以取長補短,促進兩岸族譜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7月1日,首屆海峽兩岸六月六曬譜日活動在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舉行。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臺北家譜中心主任潘慧玲第一次來到客家族譜博物館,看到豐富的館藏和各種姓氏族譜,她感動地說:“家譜就是我們的根,我覺得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她表示,透過兩岸這樣的彼此交流,相信可以讓族譜資源服務更多的人,也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參與收集整理家譜這件事情。
兩岸姓氏文化專家參觀客家族譜博物館。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六月六,曬家譜”,是客家人傳承數百年的文化習俗。這一天或前后日,客家人翻曬族譜,防潮防蠹,在陽光下重溫家族歷史,銘記祖訓家風。據客家族譜博物館館長傅清林介紹,自1993年為臺灣客家鄉親尋根服務開創特色藏書體系以來,客家族譜博物館已成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海內外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客家族譜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基地,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截至目前,該館藏有閩、粵、贛、川、桂、臺等客家地區190多個姓氏,3000多部20000多冊客家族譜,以及19000多份客家契約等文獻檔案,藏品2907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756件/套。
當天,兩岸姓氏宗親會代表向客家族譜博物館贈送族譜原件30余套、電子族譜500余套。(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