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提前結束,南方直接進入"燒烤模式"。
這天氣熱得邪乎!往年這時候還泡在梅雨里,今年直接跳過濕黏階段。
農民老張蹲在田埂上發愁,他家水稻剛抽穗就遇上干旱。
田里裂縫都能塞進手指頭,這可不是好兆頭。農業局緊急下發抗旱通知。
數據顯示,浙江已有23%稻田出現輕度干旱。
抽水機晝夜不停工作,電費單看著就肉疼。
但老農們說,現在不灌水,秋收時哭都來不及。城里人也不好過。
杭州地鐵站變成"桑拿房",空調出風口前排起長隊。外賣小哥的防曬衣能擰出水,冰飲訂單比上周翻了兩番。
商場里祛濕茶賣斷貨,老板連夜補貨還趕不上賣。專家說這次異常天氣與副熱帶高壓有關。往年這時候它該在海上飄著,今年直接躥到陸地上空。
北方暴雨紅色預警,南方曬得冒煙,這天氣跟鬧脾氣似的。建筑工地調整了作業時間。
工頭老王說,現在凌晨四點就開工,十點準時收工。就這樣還有工人中暑,安全帽里墊的毛巾半天就能擰出水。超市冷柜前擠滿人。
綠豆價格漲了三成,老板娘邊補貨邊嘀咕:"這天氣,冰棍都比米飯賣得好。
"小區里梧桐樹耷拉著葉子,知了叫得人心煩。電力公司發布用電預警。
晚高峰時段空調集體運轉,變電站都開始"喘粗氣"。有小區試點分時段供電,業主群里吵翻了天。
農田監測站傳來壞消息。土壤濕度跌破警戒線,比往年同期低40%。農技員小吳挨家挨戶教農戶打藥,說這種天氣稻瘟病來得特別快。
藥店防暑藥品銷量暴漲。
藿香正氣水成了緊俏貨,店員說庫存只夠撐兩天。
社區醫院增設中暑門診,護士忙得腳不沾地。
氣象臺預報更讓人心涼。未來三天高溫持續,浙江局部將達39℃。
這還沒入伏呢,后面的日子可咋過?
老話說的"早出梅熱死牛",看來真不是嚇唬人。池塘水位每天都在降。
養魚的老李連夜加裝增氧機,他說再這么熱下去魚要翻塘。
菜販子也開始發愁,葉菜價格眼看著往上漲。工廠車間像蒸籠。
有些企業干脆放了高溫假,車間主任老周說:"機器都燙手,更別說人了。
"但流水線工人老趙偷偷抱怨,放假扣錢更心疼。
晚霞紅得嚇人。氣象愛好者小陳在朋友圈發圖,配文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看來這晴天還得熬好些日子。
空調維修工成了香餑餑。王師傅一天跑八家,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他的工具箱里,制冷劑比往常多帶了三倍。稻田里飛蟲明顯增多。植保站的無人機忙著撒藥,技術員說干旱天氣蟲害特別猖獗。
種糧大戶老劉蹲在地頭,看著藥水霧心里直打鼓。
夜市生意反而更火了。
燒烤攤老馬說,越熱人們越愛喝冰啤酒。
但他也擔心,這么熱的天食材容易壞,得時刻盯著冰柜溫度。
游泳池跟下餃子似的。救生員小孫嗓子都喊啞了,他說這兩天來游泳的人比去年多一倍。
更衣室地上全是水,走路都得小心滑倒。這天氣到底要鬧哪樣?有人說該人工降雨,專家搖頭說現在云層條件不夠。
農民盼雨,市民盼涼快,可天老爺就是不開眼。
三伏天還沒到呢!老輩人念叨著"熱在三伏",看這架勢今年夏天有得熬。
冰箱里凍滿冰塊,陽臺上曬著草藥,家家戶戶各顯神通。高溫津貼該不該漲?建筑工老錢在樹蔭下擦汗,他說每天多給二十塊也買不回健康。
但包工頭算賬說成本實在扛不住。田里的莊稼等不起。
有些村子開始輪流用水,為這個鄰里沒少吵架。村長挨家做工作,說再不團結秋收都得喝西北風。
這天氣反常得讓人心慌。老農說活了六十多年沒見過這么早出梅的,年輕人翻出手機查資料,發現近十年確實沒先例。未來三天還是沒雨。
天氣預報員說到周末可能有個降溫過程,但誰也不敢打包票。朋友圈里有人開始研究避暑旅游路線。
早出梅帶來的連鎖反應才剛開始。菜價、電費、醫療支出都在漲,老百姓的日子得精打細算。這天氣,真是考驗人的耐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