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就要入伏了,老輩人常說“晚入伏熱死牛”。今年入伏落在農歷六月初七,妥妥的“晚入伏”。
按民間說法,晚入伏意味著三伏天 hotter and longer。看看眼下天氣,河南已冒36℃高溫,南方多地沖40℃。
這可不是鬧著玩,大日頭底下干活,汗珠子摔八瓣都不解渴。莊稼更是怕熱,玉米正灌漿,大豆剛結莢,曬狠了要減產。菜園里的辣椒、茄子,葉子曬卷邊就得蔫下去。
養殖棚里的雞鴨也遭罪,高溫天容易中暑鬧毛病。有人問,老祖宗的諺語準不準?
咱得信經驗也得看科學。早年入伏早,雨水多就涼快;晚入伏缺雨,自然熱得兇。今年伏天從7月20日到8月18日,足足30天。
中伏正趕上大暑,那才是熱上加熱的時候。
山區老鄉注意,伏天雷陣雨多,別等山洪沖了地。
平原種玉米的,趕緊清溝排水,別讓根系泡爛了。湖區養魚的,高溫天要防水體缺氧,增氧機得備著。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三伏天盡量別在正午出門。
田間干活帶好草帽,水壺裝滿淡鹽水,別等中暑才后悔。
老輩人用草木灰給菜園防蟲,現在可以結合噴點生物農藥。曬谷場的稻谷,要趁早晚翻曬,中午暴曬容易爆腰。
有人擔心,這么熱的天,秋莊稼能不能保住?
其實只要提前做準備,熱天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咱種地的靠天吃飯,但也得學會和老天爺“打交道”。該澆水時別偷懶,該遮蔭時別心疼材料,收成才能穩當。
我個人覺得,老諺語是提醒咱心里有數,科學防災更關鍵。未來幾天,各地還會持續升溫,該動手準備了。不管是地里的莊稼,還是家里的牲畜,都離不開咱精心照料。
現在就檢查灌溉設備,該修的修,該換的換。
育苗棚的遮陽網趕緊架起來,別等高溫來了手忙腳亂。伏天熱是熱,但只要咱把防護做在前頭,就能少遭罪。
最后說一句,伏天熱不熱,早備不抓瞎,日子還得往前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