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科創板上市企業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下稱“成都先導”、“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終止對南京海納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納醫藥”、“標的公司”)65%股權的收購計劃。
這場始于三個月前的“聯姻”,最終因交易方案、價格及業績承諾等核心條款分歧而黯然收場。
成都先導6月30日開盤價為15.70元,盤中最低跌至14.96元,跌幅一度達到7.88%,最終收盤價為16.08元,跌幅0.99%。
AI制圖
時間回到3個月前,2025年3月31日,成都先導與海納醫藥簽署《股權收購意向書》,擬以現金收購后者65%股權。消息公布后,市場反應積極,次日成都先導股價大漲8.65%,投資者普遍看好雙方業務協同性。
上市公司作為DEL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領域的亞洲龍頭,長期聚焦新藥早期發現,但下游臨床開發與商業化能力相對薄弱;
標的公司則專注改良型新藥與高端仿制藥研發,擁有300人研發團隊及“CXO+MAH”雙軌模式,2022年營收2.71億元,凈利潤6801萬元,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已達7318萬元。
但經過近三個月的盡職調查和多輪談判,雙方仍未能在核心商業條款上達成共識。
成都先導在公告中表示,盡管完成了詳盡的盡職調查工作,但在交易方案設計、收購價格確定、業績承諾安排等關鍵條款方面,雙方始終存在較大分歧,最終未能簽署正式的股權收購協議。
對此,有市場觀點認為,估值分歧或為阻礙這場交易中最關鍵的因素。在當前醫藥行業估值整體下行背景下,賣方堅守IPO撤單前募資8.5億元的估值預期,而買方需權衡股東回報與溢價合理性。
而業績承諾是另一個可能的爭議焦點。在并購重組中,賣方通常需要對未來幾年的業績做出承諾,以保障買方利益。
然而,在當前醫藥行業政策和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的背景下,海納醫藥的股東可能難以接受過于嚴苛的業績承諾條件,而成都先導則需要通過這些條款來控制并購風險。
此次收購本被視作成都先導構建全產業鏈服務的關鍵落子。若能整合成功,成都先導將實現從DEL技術提供商向“CRDMO(合同研發與生產)一站式平臺”的躍遷,直接對標藥明康德等綜合服務巨頭。
此次交易終止后,成都先導表示不會對經營、財務狀況及股東利益造成不利影響,且明確“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組”,但強調將繼續尋求戰略機會。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合作未果,雙方在公告中仍互表認可,提及未來或探索業務領域合作機會。
記者 李昕
文字編輯 吳鳴洲
版面編輯 佘詩婕
責任編輯 光云
1
2
3
4
如果您有IPO、并購重組等上市公司相關的【獨家線索】需要分享,歡迎發送郵件至郵箱: ipowgw@ifnews.com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