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廣州朋友到深圳出差,忙完后特地陪他到蓮花山溜達了一圈。在山頂看著遍地高樓的CBD,朋友隨口問了一嘴:“廣州有廣州塔,深圳高樓雖多,但是作為地標不夠有特點,怎么不弄個深圳塔?”
說到這里,其實我也好奇:“在深圳,什么才是人們心目中的城市地標?怎樣才算是地標呢?”
或許大家會說,90年代初的國貿、地王,2000年的京基100、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春筍等大廈都是城市地標。
事實上,現在的深圳可以說是“地標泛濫”,只要有一個新建筑就叫新地標。而深圳最不缺的就是高樓,根據最新數據統計,深圳擁有 236座 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居全國首位。
如果僅是憑借建筑高度與造型的來劃分地標,那未免有些流于表面。
在我看來,城市地標其實也是深圳人對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最直觀的情感紐帶和回憶載體。
對80年代到深圳的拓荒牛來說,他們眼里的深圳地標就是蛇口時間廣場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火車站,是上海賓館。
而對90年代來的外來務工者來說,他們印象中的城市地標是世界之窗、東門老街、華強北、大劇院。
在2000 年后,深圳基建進入到新的高度,城市地標開始節節攀高。對于這一代以及往后的人來說,他們眼里的城市地標,是京基100、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春筍大廈,還有“ 灣區之光 ” 摩天輪等等……
每一個城市地標承載著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時代的選擇與歷史,也是大眾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所以在你看來,怎樣才算是深圳的城市地標呢?它為什么最能代表深圳呢?你對它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第437期:
第438期:
第439期:
第440期:
第44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